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
作者:邵君俊 发布时间:2022-04-04 09:16:34 点赞:次
1.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2.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3.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一定的折旧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
4.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而该经济利益的流出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抵减项目,不应确认为费用,应当将其排除在费用的定义之外。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一、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怎么释义
1.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第三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
2.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3.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
4.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5.即在该期间产生了收款的权利,则在该期间确认收入增加;在该期间产生了付款的责任、义务,则在该期间确认费用增加,而不管钱是否收付。

二、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如何快速试析
1.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2.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3.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是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形式,或者是可以减少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流出的形式。
4.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即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5.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想让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