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利润表(管理会计利润表编制方法)
作者:饶伟友 发布时间:2022-04-04 10:42:01 点赞:次
1.成本高的问题:可以通过实施低成本战略,比如砍掉中间商,缩短中间环节;引进竞争机制和招标机制;询价比价等来降低采购成本。
2.单步式利润表编制简单、易于理解,体现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不能直观地反映企业财务成果的构成。第三个问题利润表是看金额,利润表中有5个醒目的会计指标,依表中的顺序为: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3.通过将企业的全年利润与以前的利润比较,能够评价企业利润变动情况的好坏。管理会计还应该分析企业活动,砍掉非增值活动,进行流程优化,参与到价值管理和创造中来。
4.利润表直接揭示了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形成,而获利能力的信息,则是根据利润表和其他财务报表资料计算取得。利润表第一眼先看的是收入,后看的是利润,因为没有收入,就没有各层级的利润。

一、管理会计利润表(管理会计利润表编制方法),怎样才能理解
1.营业利润永远是商业经济活动中的行为目标,是基本经济活动的成果。
2.阅读利润表不能只看净利润。就又是收入的范畴了。经营成果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利润表又叫损益表。
3.题:可以通过对闲置的、不需用的、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产及时清查、及时清理,提高总资产报酬率。利润表属于动态报表,它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把一定期间的收入与相关的费用相配比,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过去企业关心利润最大化,是利润不是创造的,企业的利润表由表首和表体两大部分组成,利润表的表首包括报表名称、编表单位、编制时间和计量单位等内容,体现了会计基本准则的要求。
4.把握结果的目的是要看一看企业是赚钱还是赔钱,如果净利润是正数,说明企业赚钱;如果净利润是负数,说明企业赔钱。

二、管理会计利润表(管理会计利润表编制方法),怎么能阐明
1.获利能力是一个相对指标,是企业运用一定的经济资源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如投资报酬率、资金利润率等。定价如果低了,市场畅销或脱销,却在无形中侵蚀了你的利润;如果定价定高了,可能会影响销售量或会滞销,进而造成资金占用,影响资金效率。
2.上元会计建议大家要分层观察。上元会计建议大家要项目对比。该报表的重点是相关的收入指标和费用指标。
3.是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在这些指标中应重点关注: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4.通过观察利润总额中各组成部分的比重,能够说明企业利润是否正常合理。企业的长期发展动力来自于对自身主营业务的开拓与经营。现在我们给企业定位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更看重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增长、盈利能力、以及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