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标准)
作者:周金娥 发布时间:2022-04-06 00:58:14 点赞:次
1.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稳定的工薪收入。这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前提。而世界银行对中等收入给出的标准是: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也即年收入美元。
2.完善引导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政策;在加强国家集中创新的,支持民间创新,鼓励公共科研机构、大学与企业开展创新合作;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持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检测、中介咨询等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打造一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在描述我省城镇中等收入群体的时候,显然不能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为参照。
3.加快培养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新格局创造条件。
4.由于比较效应的作用,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可带动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又可促进高收入群体的消费。
5.中等收入群体是主流消费群体,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水平相比,有其不同的消费结构特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主要来源是低收入者,必须大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将家庭人均收入中位数的76%至120%,视为中低收入群体。
6.打个比方:你和你老婆月入合计2万,如果你高于7500元即为中等收入群体。
7.今年已经进入2018年,上述收入和财产标准区间也应适当提高,中产阶层人数和比重会有所变化。本研究在借鉴与比较已有文献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与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发现以居民家庭人均可任意支配收入作为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指标,更能适应我国地区之间差异巨大的现实情况。收入是综合性的,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前提。

一、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标准),怎样去应对
1.这种方法的弊端是:中等收入者的职业分布很广,并不是几种职业所能概述。
2.从2003年住户调查的情况看,我省城镇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分布于国有经济单位中的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一些经济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要在减少低收入群体规模方面下功夫,增强低收入者的发展技能。从经济层面看,中等收入者比低收入者可支配收入高,有较强的消费能力,是一个活跃的稳定的主流消费群体。
3.职业并不等于收入本身,从事同类工作可能实际收入差距甚远,有些看似中等收入者较集中的工作领域,实际上高收入者或低收入者都有。
4.中产阶层作为我国中等收入者定位的参照,实质是研究我国的高收入阶层,这显然与十六大提出全面小康的中等收入者概念不相符。本文主要对中等收入群体的涵义和标准进行探讨,分析广东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并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一些建议,为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策提供参考。
5.如果将中间收入群体、中上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相加在一起,则大约有6亿人口属于中等收入以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省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城镇中等收入群体由比较注重物质生活消费转向注重精神生活消费。
6.这种局限于本国和本省的标准与面向未来全面小康社会的中等收入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对中等收入群体者个人而言,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一部分人还不认同自己是中等收入群体。
7.我省目前城镇居民在这个收入范围内大约有35%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治本之策在于提高他们的教育、科技和文化水平。

二、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标准),要怎么试析
1.中等收入者群体越是庞大,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越大。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等收入群体中的居民家庭正为下一步的购房,买车和其他高档消费处在资金积累的阶段。
2.在完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水平与其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中等收入群体基本处于金融资产积累阶段,大量的购买力沉淀下来,以应对未来的需要。
3.如果上述措施落实到位,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2020年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人数、占全国人口比例可望分别上升到4亿人以上和28%以上;到2030年,预计可扩大到6亿人和提高到40%以上。上述消费结构的数据表明,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已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并向更高一层的消费提升。
4.服务性消费支出是居民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费用,包括家政服务、物品的修理加工服务、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消费。苏海南进一步说:要进一步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促进低收入行业、创业创新企业员工薪酬和个体户经营收入的提高。要为中等收入群体减税减负,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减少税收档次。
5.中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合计40%的人口落入了世界银行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这部分中等收入群体职业稳定、收入相对较高。中等收入群体是创新主体,也是人力资本提升的主体,还是社会稳定主体,这一群体扩大有助于实现中等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