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作者:林礼武 发布时间:2022-04-07 22:58:51 点赞:次
1.郑志浩等运用2004年江苏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通过研究低、中、高收入组的食物消费弹性,并模拟收入分布变化结果得出相同结论。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是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的重要保障。
2.优化收入分配结构,通过提低与扩中并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我国在收入分配调节方面的制度和实践不断健全和完善,持续稳步向共同富裕的目标推进。完善社保跨区域衔接制度安排,保障灵活就业人员跨区流动时的相关权益。
3.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是厚植共同富裕的经济根基,解决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措施。
4.数据来源:笔者转引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8年重点课题《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载于《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税收筹集的资金,能用于提升民生福祉。
5.不同收入群体因收入水平的差异对不同类型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有所不同,所以收入分配变动不仅影响消费总量,对消费结构也可能产生影响。
6.初次分配是生产要素根据其在生产中的贡献度取得报酬、参与分配的过程。
7.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是我国消费率依旧低迷、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升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格局依然不尽合理。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是夯实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形成共建共享合力的重要手段。

一、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如何去简答
1.税收结构调整要针对财产性收入和高收入者,在居民平均消费之上的消费对象要征收累进税,如征收所得税、遗产税、不动产税、奢侈税、消费税等。
2.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对扩大内需、提高生产率和维护社会稳定都有重大意义,规模不足或时间拖后都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稳定性,对此缺少认识很可能付出全局性代价。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也是鼓励勤劳致富的有力支撑。我国税制是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体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
3.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适度降低税率、税收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如果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大部分低收入者及其所在家庭难以负担长期的高质量人力资本投资,少数富裕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又难以保证创新活动对人力资本规模的基数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消费税调整相对滞后,对收入分配调节作用受到一定限制,可考虑针对高收入消费,比如奢侈品、高档文化娱乐品等征税。
4.严格新设专项设立条件,明确政策目标、实施期限、退出机制。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表明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仍需区分出收入差距,这种区分主要依靠市场来完成,因为各类劳动者在技能、学历、年龄、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会识别和区分出这些差异。

二、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怎么做分析
1.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的关键。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境外一些投机性资本利用我国外汇制度上的漏洞,通过各种方式流入我国,获取高额利润,进一步影响了我国国民收入总量并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
2.地产税试点等,围绕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在不断完善。部分声音认为,45%的边际税率偏高。
3.国内外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还存在较大争议,国内学者往往把中等收入群体与中间阶层、中产阶级等概念进行区分,认为中等收入群体应以收入作为测量标准进行划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在正常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是国民收入等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与总量增长相伴随的产业结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降低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比例,提高地方统筹使用资金比例,防止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化。
4.聚焦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改革。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化影响每个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社会的商品需求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加大有关社会慈善的政策和舆论宣传,对各类慈善义举予以鼓励和褒奖,增强广大公民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引导社会公众为社会公益事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