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研究(会计准则研究背景)
作者:朱万桃 发布时间:2022-04-09 12:03:10 点赞:次
1.以会计政策选择为角度,实证地检验了会计文化环境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我们应秉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既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潮流中,并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施加影响;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的会计文化环境以及企业各自的特征,结合实际情况而不是全盘引进。随着会计在国际协调中进一步推进,世界各国对相同交易或事项采用统一会计准则的共识也在逐步形成。
2.我国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对我国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中固定资产的重估明确表明,固定资产入账后,其价值不允许重估,而国际准则编报的财务报告的框架则强调可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重估后增值部分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减值部分确认为费用。财务报告披露方面,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对国家控制的企业间的交易进行披露,而我国则不必进行此项披露。三个板块为:第一部分,以第二章会计文化与会计准则的有机交融为内容。
3.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决策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新准则中的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第一条就是可靠性,新会计准则中对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失去了这一特征,会计信息的价值将无从谈起。
4.既然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放置于会计文化的背景下展开研究,则应首先阐述会计文化与会计准则的相互关系。

一、会计准则研究(会计准则研究背景),怎样去评判
1.1997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了常设的准则解释委员会。会计文化既是文化学研究的领域,也属于会计学研究的范畴,是一个会计与文化相互交融的概念。
2.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是消极的。以及会计文化转型发展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
3.核心准则计划完成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影响日益深远,核心准则也开始被各国所采用。
4.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
5.通过回顾会计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会计文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会计文化的传播和借取甚至涵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文明交往与交流相对发达的情况下,会计文化在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传播与扩散更加明显。第2号存货》等十个准则。
6.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全球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11个国家,8个不同行业共计22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会计政策选择的视角探讨会计文化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组成,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我国现今的交易和事项进行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规范,也与国际会计准则高度趋同。

二、会计准则研究(会计准则研究背景),怎样评价
1.影响中西会计文化形成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文化价值观维度四个方面究竟引起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为何。在介绍了会计文化的内涵、概念以及形态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会计文化与会计准则的相互关系。
2.会计准则本身就是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制度文化在具体会计实务中的一种指导性和约束性的体现。
3.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对补助规定会计处理方法按权益法处理,没有特殊规定的计入损益。尤其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代,全世界正在组成或几乎组成了同一个商品经济体系,从而促进了包括会计文化在内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趋同发展。
4.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是为了增强各国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最终惠及信息使用者。
5.此后为真正实行会计准则,财政部会计司相继出台了:《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等16项具体会计准则。包含会计准则在内的会计制度文化必须要有相应的会计文化总体的配套和支撑才能真正实现,这主要又是作为基础的会计物质文化、动力的会计精神文化、保障的会计制度文化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依赖与相互作用的结果。能产生歧义的方面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