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的功能(会计准则作用)
作者:张息清 发布时间:2022-04-15 04:35:44 点赞:次
1.这些准则、制度都是直接或间接建立在基本会计准则这个平台上的。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是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整个会计改革的突破口。
2.以基本会计准则为基础的准则模式应该是适合我国市场经济的终极会计模式,我国现实的会计环境和会计实践教育人们,企图在很短的时间内按照西方国家的做法,采用单轨制的会计准则作为我国会计核算的规范,而国家针对当时的现状,则偏好于准则的可操作性和政策性。
3.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大一统的会计制度逐渐暴露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缺陷。
4.本文建议在制定和修改会计准则时,需要充分考虑预期和非预期影响,以更好地实现变革目标。
5.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出发点,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会对财务信息的披露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6.它替代现行的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我国陆续制定了具体会计准则。由于新准则坚持以公允价值计量,强调运用套期会计,趋向于原则导向,允许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等,必将对金融会计实务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7.基本会计准则要身兼二职:它既要用来指导各种应用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又要用来直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信息质量是资本市场的生命,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够完善,起步较晚固然是主要原因,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会计准则的功能(会计准则作用),怎么能应对
1.在这种情况下,我国1992年颁布的基本会计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制定,是当时唯一的选择。财务会计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准确的、公平的、合理的信息给投资者。
2.1992年启用基本会计准则取代统一会计制度的改革,把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3.财政部令第33号和财会[2006]3号下发了新39个会计准则。
4.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有必要反思基本会计准则的二重性问题及和其他会计法规、制度的关系问题。基本会计准则出台的背景我国于1992年11月颁布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也就是文中提到的基本会计准则。
5.方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基本会计准则有可能有必要定位于概念构架的功能,阐述了相应的措施。存在的问题也是难以克服的:如果注重了理论性,就可能削弱其可操作性和政策性;若注重了可操作性,又很难保全其理论性。由于经济交易事项的不断发展、创新,具体准则的制定有时会滞后,基本准则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做出规范又急需处理的新问题提供了会计处理依据,从而确保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所有会计实务问题的规范作用。
6.它与当时的计划经济是适应的,在维护财经纪律、保证财政收入、促进增产节约等方面曾起过积极作用。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将长期并存。
7.它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建国后不久,即1951年下半年,通过借鉴前苏联的会计模式,我国实行了分部门、分行业、分所有制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

二、会计准则的功能(会计准则作用),如何做简析
1.这种功能定位本身就存在缺陷,势必会造成日后基本会计准则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然而我们不能只注重短期行为,忽视对会计准则尤其是基本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完善,忽视基本会计准则作为概念架构的长远影响。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和实际情况,可采用第一种观点。
2.如果缺乏财务信息的公开披露的制度的话,金融市场的功能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市场的功能是不全的,而且投资者也无法得到一个合理的保护。
3.新的会计准则是以市场为导向,站在债权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角度,为企业提供有用的信息。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折衷,结果必然是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既是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又不完全是概念框架;既是具体的财务会计准则,又不像具体会计准则那样详细。证券分析人员将可以从分部报告披露的信息中,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更容易取得归属于各业务的数据,从而在建立盈利预测模型时,对公司业绩进行更准确的预测,降低投资风险。
4.像最近美国及我国出现的几个案例中,在证券市场上发现的财务信息披露的一些缺陷或是准则方面的一些缺陷,都将会促进财务信息的不断完善,也会促进像注册会计师这样的专业团体的进步。
5.通过三次改革,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制度不断同国际惯例趋于一致的渐进过程。它主要规范了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