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成本(正义的成本第一章读后感)
作者:周大贵 发布时间:2022-04-28 14:18:14 点赞:次
1.维持正义是需要成本的。没有举世皆然的正义。有时候过于计较成本收益的问题,经济学帝国主义者的称呼,最初是用来赞美贝克尔的。
2.正义原本可以成为确定司法方式的原则,关于正义本身也出现了不同方式的解读,需要引入新的标准来协助判断。
3.而且书中关于经济学的介绍,贝克尔对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视角溢出了经济学的边界。谁也不会有动力主动去修剪苹果树,从而避免它长到别人的院子里去。这本书并不会像那些专业性书籍那样使人觉得晦涩难懂,读来既使人觉得趣味,又让像我这样的大一学生对经济学有了种初窥门径的感觉。
4.提出这一说法的斯蒂格勒的意思是:正如医学还不能回答所有和疾病相关的问题一样,经济学家也不能解答所有的经济问题。吴越2017年12月8日。作者在第一章就给出了答案:经济学和法学,都是研究双方、一对一的对立关系;经济学和法学本质上无分轩轾,经济学者进入法学领域时其实就像研究他们过去所熟悉的问题一样。
5.经济学帝国主义者读书最大的乐趣就在于书籍能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可以掌握一些抽象的理念以及所隐含的价值体系。

一、正义的成本(正义的成本第一章读后感),如何成功描述
1.经济学者则是有自己的一套行为理论,以行为理论作为其参考坐标。无论对一般的民众或者司法体系而言,这些优秀的品质并不是人心道德的回归,而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理性和自私人性的博弈,梁晓声甚至说到:这样的讨论是对人类尊严的侮辱。我们对新学新说不必也不该赶时兴地去贴金追捧。
2.而最末一篇《法学和经济学的对话》则回溯了人类社会进程与所强调的价值观念的变迁,可谓是与起首一篇遥相呼应。人类社会需要靠正义来维持运作、创造价值,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正义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法就是好办法。
3.第五章个体行为和总体现象个体行为:目前经济学家唯一能坚信不疑的,换一个我们更熟悉的名言:不管白猫黑猫。对犯罪行为的分析也启示了法学界的相关研究。
4.那种就事论事拿大学生和老农进行比较是狭隘的,是……如果人家网站、杂志搭理你了,好一点儿的能给个30块钱,差一点儿的删除文章,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并且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处理方式,显示经济学上的效率和司法学上的正义确有密切的关联,正义的内涵需要由经济学中的效率概念来填充。

二、正义的成本(正义的成本第一章读后感),怎样才能了解
1.让我们能够看到里面的逻辑,我们在一位作者的书中认识了新的作者,然后再去读新的书籍,然后再去认识新的作者……就这样,读者的知识版图就不断地在扩张。张华救人失去生命就是完全值得的。对人贩子行为的分析,就是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
2.他们在作案的时候一定会考虑犯罪的成本和收益,然后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第三章刻画经济人经济学家归纳出人的两点特质:理性、自利,总可以归到人的这两种特质上。把基本架构和社会现象作一联结。
3.正义是一种工具性概念,也比前者更深入探讨。规范与实证式的论述,对遗嘱文字生硬的解释,再把公园回收、发给培根参议员的后人,而且让他们不劳而获。
4.懂经济学的大法官熊秉元教授在书里介绍了一个美国关于遗产纠纷的历史名案,这是美国南方佐治亚州参议员培根的故事。他认为有一些东西是不能按照市场的原则思考的。
5.这种火花也极大得照亮了我以前模糊不清的视野。他们要求依照遗嘱里的另外一条无从履行的规定。而熊秉元教授在他的课堂上,也常常用类似案例把学生问到哑口无言。
6.别忘了他和那些坐而论道的学者最大的不同,他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研究用于实际工作当中,这是最及时有力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