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要交这么多个人所得税)BFS
作者:王渊杰 发布时间:2022-05-14 18:08:21 点赞:次
最近总人问:“为什么我的工资没变,税却扣多了?”
“新个税法”年度累计预扣、税率跳档
在2019年之前,我国采用的一直是单月计税。其实这个很简单,比如说我1月份收入1万块,2月份收入1万块,每个月的收入都独立计算,1万块收入减去2000的五险一金,再减去5000的减除费用,假设不考虑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是在3%的税档里,也就是90元的个人所得税,每个月1万块的收入,每个月都固定缴纳90元的个税。
这种算法看着很简单,但其实不科学,因为不是每个人每个月收入都一样,如果突然某个月你的收入很高,则会导致当月收入可能直接调到了20%或者25%的税率。而这一情况往往会导致对单笔收入过度征税,从而导致税收负担过重的情况。
而2019年之后我国采用的是【累计预扣法】,【累计预扣法】的出现让个人所得税的扣缴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工资所得从按月代扣代缴变成了年度累计预扣。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把每个月的收入放到全年来,整体计算应纳税额,用月收入套年税表。
随着自然年内累计收入的增加,适用的税率从低到高,特别是在年尾,年内累计收入达到一定数额就会产生税率跳档,月度个税也随之越来越高。因此,就会变成看起来自己的工资没有变化,个税却变高的情况!
附上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帮助你计算和参考:
个税的具体计算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了个人所得税的扣缴方式是按照【累计预扣法】来计算的,那【累计预扣法】的具体计算方式是怎样的呢?
累计收入:累计的年度收入合计;
累计免税收入:同大家理解的个税起征点5000元/月;
累计减除费用:常指社保公积金中个人需缴纳的三险一金部分。(三险:养老、医疗、失业;一金:公积金);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且采用年度累计的形式呈现。
案例:小王2020年每月的工资收入为20000元,不考虑个人月度的各项扣除项(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怎么扣税呢?
在上表可以看到,在3月份的时候,小王的工资个税猛增,因为此时小王的年度累计应纳税额已经达到45000元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已经超出了第1级3%,因此从3月起,小王在2020年的累计收入,将跳档至第2级,以10%税率计算。同理,小王在10月的累计应纳税额跳档至第3级,以20%税率计算。
年度累计预扣会让人多交税吗?
有人看到可能会发出质疑,所有的数据都是累计到当月的数据,同时,每个月都要减去之前交过的税额,一直累计到第12个月,不就按年收入来确定税额的吗?
其实,根本没有多交。因为这个算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前低后高,即年初一般交的比较少,只有到累计到一定数额后才会跳档,而工资越高也就越早实现“预扣率越级”。
比如前面的小王,第三个月就跳到了10%的预扣率。而工资低的,可能好几个月才会跳出最低档。
而这样做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年初没什么钱,税交的少点还能减负,年末有点积蓄了再把前面的税补起来,该交多少就是多少,算法并不能改变最终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