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村税收优惠政策(当日/要点)
作者:周俊才 发布时间:2022-10-02 20:35:01 点赞:次
针对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难题,武清区高村镇用政府服务中的“加”法,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做“减”法,助力全镇企业复工复产加速快进。
政策宣传做“加”法
企业负担做“减”法
成真(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奢侈品平台交易的科技型企业,符合市科技局有关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项目的申报条件。高村镇依据惠企政策,指导帮助该企业提出了项目申请,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速”完成了审批,让补助尽早到位。
“我们要用好用足‘惠企21条’和‘帮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7条’,走好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帮助企业轻装上阵。”高村镇党委副书记黄玉广介绍说。该镇组织27支企业帮扶工作组,深入382家企业进行面对面宣讲政策1563次。针对个别企业主手机操作不熟练的问题,他们还将相关政策逐条摘录成册,打印出来发放给企业,方便随时查询。

截至目前,高村镇已为23家企业申请到税收优惠政策,为50余家企业申请社会保险费减免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阶段性减征优惠,帮助21家企业减免租金166619元,为2家商户退租11997元,缓解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困难。
防控指导做“加”法
企业顾虑做“减”法
天津文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呼吸湿化治疗仪做配套的企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供应武汉等地的医疗设备厂家。疫情发生以来,因担心员工聚集传染,企业负责人对是否复工一直下不了决心,看似简单的复工,却被企业自己按下了“暂停键”。
“我们会全力帮助您做好外地人员健康筛查,请您安心组织复工。”高村镇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由镇安监站、镇卫生院等组成的复工防控指导小组,帮助该企业做好员工健康筛查,并提前做好防疫物资准备。仅用两天时间,该企业就实现了复产复工,保障了上游企业生产需要。

“感谢政府的帮助,让我们能够安心复工。”看到企业生产逐步恢复,防控工作有条不紊,文盈电子科技负责人非常高兴,特意为高村镇党委政府送来锦旗。
作为守护北京的南大门,高村镇针对部分企业复产复工过程中出现的外来务工人员增加、防控压力加大、防控物资不足等问题,累计开展入企防疫指导240次,强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管控力度,通过体温微信群申报、电话追踪等方式,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状况登记,让企业能够一门心思复工复产。
帮办服务做“加”法
企业困难做“减”法
货多多(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初创电商企业,年前新在高村镇登记注册。受疫情影响,居住在北京的企业负责人无法回到武清,企业的经营用房迟迟没法落实。
“企业没有经营用房,就没法复工。”了解到企业的困难,高村镇招商中心的工作人员李红颖主动向企业推荐合适的房源,并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帮助企业实地考察用房。在她的帮助下,“货多多”不仅选到了合适的房子,水电、物业等事项也全部办好。

疫情期间,高村镇针对镇域内注册企业推出帮办代办服务,通过自己“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使注册型企业的经营不因疫情影响而停滞 。截至目前,高村镇已经为10余家注册型企业提供了代办服务,内容涵盖工商审批、税务手续、银行贷款等方面。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政企服务微信群,及时将天津市惠企政策和防控要求在群中进行分享、解读,让外来注册企业享受“本地待遇”,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驻企帮扶做“加”法
企业难题做“减”法
华罗饲料公司是保民生重点项目,企业在2月份已经复工。但当时正处于疫情防控最吃劲儿的阶段,按照规定,外地员工不能返回,本地员工严重不足,企业表面上复了工,却没有百分百达产。眼看着手里的订单完不成,企业负责人急得直上火。得知企业的困难,高村镇立即派出帮扶组进驻企业,帮助企业思考破解方法。
“组织管理人员投入生产,可以增加部分产能!”“优化轮班制度也能收到效果!”“装卸工人可以从本地招收!”在帮扶组的指导和企业的努力下,通过优化生产流程、调整人员岗位、招聘本地工人等方式,企业生产需要的员工数量由原来的44人压缩至28人,及时完成了订单。
生产问题解决了,运输的困难接踵而至。因为企业的产品主要供应北京等周边省市,运输要经过多个镇、村,需要不停接受检查甚至人员隔离。针对这一问题,高村镇主动服务,一方面帮助企业设计运输路线、减少检查频次,另一方面为企业运输人员提供身体健康证明,将企业的运输信息提前发送给沿途检查点,帮助他们顺利通过检测。目前,华罗饲料的生产、销售已逐渐步入正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