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近期/热点)
作者:何玉芝 发布时间:2022-10-14 03:57:21 点赞:次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 广州报道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横琴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半年多来,两个合作区建设进展如何?
4月19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湾区办)主任郑人豪表示,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以点带面”,成为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深化合作的关键。
目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建设稳步推进,而且取得非常明显的突破性成效。广东正全力配合海关总署制定政策实施细则,加快建设“一线”口岸和“二线”通关基础设施,力争年底具备封关运作条件。数据显示,2021年,前海合作区在地港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6%,实际使用港资占前海实际使用外资93.8%。
“两个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先行区、试验区,是‘特区中的特区’,目的是通过合作区建设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加强合作,以更大作用、更大进度、更大力度共享合作发展成果。”郑人豪表示。
据介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粤澳双方共商共建共管新体制,管委会、执委会和省派出机构已揭牌运作,合作区累计注册澳资企业4700多家、近两年增长2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统筹推进“物理扩区”和“政策扩区”,坚持1/3以上土地面向港企出让,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2021年前海合作区(扩区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5.7亿元、同比增长10.5%。
横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横琴方案》提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要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四个“新”的战略定位。
围绕“四个新”战略定位,《横琴方案》部署合作区四大任务,即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
郑人豪介绍,目前合作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机制已经建立,且运行良好,“1+1+1+N”重大政策框架稳步构建。比如对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的优惠政策已于今年实施,鼓励类产业目录、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等重点政策制定顺利推进。
“横琴合作区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在编制鼓励类产业目录时非常慎重,需要全面考虑澳门产业、民生和就业方方面面。”郑人豪表示,在推进重大产业科技项目渐次布局方面,坚持《横琴方案》确定“四大产业”为主攻方向(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业),立足“吸引新澳企、壮大新澳资”,积极引进更多具有粤澳特色、根植性强、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落地。
据介绍,去年12月6日,粤澳半导体基金项目、空客直升机中国总部项目、横琴中药新药技术创新中心等首批13个重点项目已集中签约落户,形成合作区加快建设的示范效应。合作区推出商事登记跨境通办服务,澳门企业足不出户即可落户合作区,自揭牌以来新设立澳资企业253家,实有澳资企业4771家,澳资企业参与合作区建设热情高涨。合作区拥有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20家。
社会民生领域也在加快融合。围绕澳门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全力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比如“澳门新街坊”项目加快建设,可为澳门居民提供4000套住房。截至2021年底,合作区登记就业的澳门居民503人,同比增长114%,全国首个港澳建筑工程和专业人士跨境备案系统已经启用,累计63家港澳企业和324名专业人士获跨境执业资格。
前海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前海合作区建设也取得良好开局。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敏介绍,2021年,前海合作区(扩区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5.7亿元、同比增长10.5%,税收收入增长了15%,关区进出口总额增长20.28%。
根据《前海方案》部署,前海合作区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聚焦做好深化深港合作,前海合作区进一步健全对港合作交流机制,支持港资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出台产业集聚、金融业等政策,对港企按一般扶持标准的1.2倍执行。推动粤港澳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建成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拓展创业空间至13.9万㎡,新孵化创业团队87家。
如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黄敏介绍,前海合作区以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为重要抓手,目前,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港口码湾智慧港已经开港;前海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拓展至五大类30项,2021年减税降负23.6亿元;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启动前海港澳e站通建设。
在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上,前海合作区进一步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实现了港澳税务师等16类专业人士仅需备案即可执业。同时,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全国首批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大湾区首批“跨境理财通”业务在前海落地实施,目前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签约入驻161家金融机构,其中港资外资占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