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节税能相信吗(当日/解读)
作者:张凤月 发布时间:2022-10-16 01:54:54 点赞:次
“只需一招,立刻减少百万税负,你不动心吗?”“专业税务筹划方案,企业综合税负率最低可达1.48%”“教你一年多赚一百万的节税方案,你确定学会了吗?”这些广告的语言你是否很熟悉呢?

随着我国的短视频行业近几年快速的兴起,不少企业和个人都看上了短视频风口的红利,开始不断在短视频播放平台上下功夫,利用短视频的方式发布各式各样的广告去吸引客户群体。我们平时在观看短视频的时候,在不同的平台上面都可以浏览到相关的涉税服务型广告,但是你仔细研究过之后就会发现一个比较严重的漏洞:视频的发布者很少有权威的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专业的律师事务所等具备权威认证的专业服务机构,而大多数都是以“某某财税”“某某企业顾问”“某某信息科技”等等为名称的个人和企业工作账号,缺乏了是否专业可靠的权威性!那么,如此让人心动的涉税服务广告到底是否真的靠谱?
利用各地政府的“税收返还”政策降负是否可信?
“上海企业入驻我们的税收洼地园区,企业每年综合税负率最低可至0.25%,请点击下方链接与我们联系。”我们在观看短视频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视频内容,也是经常对财税方面有兴趣的朋友们在大数据推送下会看到的,而在这些条件十分诱人的涉税服务广告中,利用各个税收洼地政府“税收返还”政策为企业进行“节税”,是非常常见的招数之一!
对此,我们在这里提醒各个企业,利用地方政府税收洼地的“税收返还”政策降低税负确实有用,但需要综合考虑其稳定性、合理性,避免因此引发不必要的企业经营风险!

为什么各地政府会出台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都是当地政府为了吸引更多、更优质的“龙头企业”到当地进行投资生产建设,更好地为各“龙头企业”提供发展基础和优势条件,“税收返还”就是当地政府为了迎合各龙头企业一般的“金凤凰”而栽种的“梧桐树”之一。
“税收返还”其实只是我们比较通俗一点的说法,真正意义上的解读应该是地方政府在基于企业缴纳的税款中留存在地方政府的一部分,给予企业一定的财政奖励、政府补贴等。而地方政府会与企业签订招商引资战略协议,并且在签订协议的时候承诺行使其管理职能、利用去行政职权所带来的便利和资源,为企业提供包括“税收返还”在内的各种优惠税收政策。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企业会因为一开始约定的“税收返还”并未如期实现,导致最后选择与当地政府走上司法程序,但不同地方得法院对于“税收返还”的认定结果其实并不相同,有的认为确实需要继续履行返还的义务,但有的却认为该条款不具备任何效益。如果企业与地方政府仅仅只是达成了口头上的约定,没有实际证据,那么政府显然不需要履行返还的义务。

怎么选择值得信任的节税方法?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地方政府“税收返还”受法律限制、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影响,稳定性、持续性较弱,建议企业在选择注册地时综合考虑自身业务实际、当地营商环境和税收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做出适合企业合规发展的最优选择。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合规享受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以降低税收成本。需要提醒的是,部分涉税服务广告声称,可在低税率地区成立空壳公司以享受税收优惠的节税路径,是有风险的。“实质性运营是享受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必要条件,企业切忌滥用税收优惠政策,给自身带来税务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