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公司合理避税案例(实时/诠释)
作者:霍紫鹤 发布时间:2022-10-17 18:52:27 点赞:次
这个案例是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现在起,老刘将会逐渐推出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和大家一起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话题,欢迎批评指正!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享
全员销售风波
这是一家效益比较好的公司,每年下半年是销售旺季,公司会加班加点生产,一直持续到春节。春节后生产速度会逐渐减慢,维持在一个较为固定的范围,公司的员工一般趁着淡季的这段时间学习、旅游、休假,直到旺季的到来,每年如此,大家已经习以为常。
但是今年的情况却出现了变化,过完春节上班后,老板提出了一项增强销售力量的“全员销售计划”,大致内容是:公司春节后开始进入淡季,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量下降,员工的工作量不再饱和,因此职能部门需要安排一半数量的员工,充实到销售队伍中,加强销售力量。不仅如此,还对部分员工点名要求转岗,被点名的员工大部分是各个职能部门的骨干。
消息一出,公司一片哗然。
职能部门负责人纷纷提出反对意见,虽然现在是淡季,但是工作量并没有减少,而且需要对旺季生产进行准备;人员被调走,特别是骨干员工被调走,将会严重影响部门工作进度和工作效率;而且术业有专攻,适合做职能管理的员工,不一定适合做销售工作,这样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但是老板没有接受任何人的反对意见,他认为:
1、在淡季加大销售力量的投入,可以让竞争对手出其不意,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2、工作量的问题是部门负责人在夸大其词,淡季职能部门少几个人不会有什么影响,实在不行可以让那些员工身兼两职回来帮忙,有问题各部门自行优化解决。
3、员工是否适合做销售工作不重要,每个人都需要进步与提高,通过学习掌握销售技能也是一种提高,加强培训学习,做得好专业性的工作,一定也能掌握销售技能。
4、销售人员的个人综合收入普遍高于职能部门员工,转岗能提高个人收入,何乐而不为?
老板放出话来,只要上了转岗名单,一律转岗没得商量。部门负责人无奈,只能执行,通知员工到销售部报到。
部分员工接到转岗通知后,当即提出离职,理由很简单:从事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研发、储运管理等等这方面岗位工作,主要是希望在专业方面得到进步,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作出的选择,是对自己负责,不适合也不愿意从事销售,公司强行转岗,宁可离职。
对此,老板态度比较强硬,服从公司安排的员工才是公司需要的员工,只顾个人利益不为公司大局着想的人没有留下的必要。这部分员工无奈全部离职。
另外部分员工接受了转岗安排,经过培训后开始销售工作。与销售部门的老员工相比,转岗过来的员工销售业绩惨不忍睹,更不用说个人收入的增加。不久之后,员工陆陆续续以各种理由辞职。
老板发现不对,强调员工个人觉得不适合做销售可以申请回到原部门,但为时已晚。一个月后转岗员工离职了一半,三个月后一个不剩。
各个职能部门这段时间也状况不断:
1、各项工作或多或少出现拖延;
2、转岗时间紧张,很多工作交接不完整,部分工作衔接出现问题,向转岗人员求助时,他们有的已经离职,有的因为工作忙无法提供支援,就算能来也是来去匆匆;
3、骨干员工转岗造成部门内出现人员青黄不接,部门负责人常常因为下属的错误而焦头烂额。
几个月后旺季到来,公司产品质量下滑严重,大部分订单没有按期完成,生产中安全事故频发,公司效益大幅下滑,员工人心惶惶,公司原有的良好工作氛围荡然无存,公司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乘机侵占。
案例分析:
大家好,我是“HR老刘”,下面我将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分享我个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的,欢迎留言交流。
在这个风波中,老板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现了几个严重错误,造成局面失控。
1、“全员销售”并不是全部员工都去做销售工作,而是全员具备销售意识,从客户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例如:生产部门员工要考虑到订单延期交付对客户可能造成的损失,质量管理部门要考虑到不合格产品流转到客户手中对公司品牌形象的损失等等。尽管不是从事一线销售工作,但是要具备应有的销售意识。
2、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才是人力资源正确的打开方式。细致沉稳的人适合做财务,公关能力强的人适合做外联,规则意识强的人适合从事内部管控,善于打破条条框框的人适合做创新。要想到高高的树上去摘果子,最好训练猴子来做,而不要去找老虎来做这件事情,哪怕经过大师训练的老虎也不行。
3、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公司要做的是帮助员工达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假如员工准备成为财务专家,公司可以安排相应的财务岗位,资助员工进修注册会计师等,随着员工的专业度的提升,会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或者合理避税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而不是案例中“老板认为的做销售提高收入对个人发展更好”。公司将员工的职业发展与公司的发展相结合,才是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