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与逃避追缴欠款税(当日/理解)
作者:杨占模 发布时间:2022-10-18 12:35:21 点赞:次
【结论摘要】
判断纳税人到底是偷税还是欠税、逃避追缴欠税行为,主要取决于是否“如实申报”及“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行为”。
如纳税人不如实申报,则构成偷税。
如纳税人仅仅是欠税,并无“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行为”,则仅构成欠税,不构成逃避追缴欠税。
如纳税人在欠税后“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行为”,则构成逃避追缴欠税。
对于逃避追缴欠税行为,先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然后视情节决定进一步处罚。轻则行政处罚,处以罚款(税款金额0.5倍-5倍);重则构成犯罪,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税款金额1倍-5倍)。纳税人可能会因此而被税务机关将其纳税信用级别降为D级。

逃避追缴欠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逃避追缴欠税容易与逃税这个概念相混淆,逃税等同于偷税,只是前者是刑法的称谓、后者是税法的称谓。逃避追缴欠税还容易与欠税相混淆。三者的共同处都在于造成了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结果,但三者各有差异。以下我们就两个关键行为模式的区别分析这三者的差异:
(一)首先判断是否“如实申报”
如纳税人不如实申报,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则构成偷税。
如纳税人如实申报,但因资金紧张等原因拖欠税款,则不构成偷税,可能构成欠税或逃避追缴欠税。对于两者的区别,我们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鉴别。
(二)然后判断是否存在“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行为”
如纳税人仅仅是欠税,并无“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行为”,则不构成逃避追缴欠税。此时,无论纳税人是否有履行能力,都不影响其行为定性。假设纳税人有钱故意欠税不交,则此时税务机关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并加处滞纳金、罚款方式,确保税款安全。因纳税人不存在转移或隐匿财产情况,故税务机关可以轻松地强制执行到位。
如纳税人在欠税后“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行为”,则构成逃避追缴欠税。
对于逃避追缴欠税行为,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零三条单独对【逃避追缴欠税罪】做出规定,该条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由此可见,对于逃避追缴欠税行为,先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然后视情节决定进一步处罚。轻则行政处罚,处以罚款(税款金额0.5倍-5倍);重则构成犯罪,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税款金额1倍-5倍)。
对于偷税、逃避追缴欠税行为,纳税人均需承担补税+滞纳金+罚款(0.5倍-5倍)的责任;对于欠税行为,纳税人需承担补税+滞纳金责任,对于罚款,税务机关可以处罚也可以不处罚,如处罚则按税款金额0.5倍-5倍处罚。
对于偷税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将触犯《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构成偷税罪,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对于逃避追缴欠税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将触犯《刑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而欠税则不存在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性。
《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信息公布管理办法》中将偷税、逃避追缴欠税、欠税行为均列为重大税收违法行为,纳税人可能会因此而被税务机关将其纳税信用级别降为D级,一旦降为D级将会被重点监管。
判断纳税人到底是偷税还是欠税、逃避追缴欠税行为,主要取决于是否“如实申报”及“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行为”。
如纳税人不如实申报,则构成偷税。
如纳税人仅仅是欠税,并无“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行为”,则仅构成欠税,不构成逃避追缴欠税。
如纳税人在欠税后“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行为”,则构成逃避追缴欠税。
对于逃避追缴欠税行为,先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然后视情节决定进一步处罚。轻则行政处罚,处以罚款(税款金额0.5倍-5倍);重则构成犯罪,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税款金额1倍-5倍)。纳税人可能会因此而被税务机关将其纳税信用级别降为D级。
如果您觉得文章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及时获取实用好文章!
「理个税」提供最专业财税资讯及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管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