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行业的税务筹划怎么做的(实时/认识)
作者:许聪 发布时间:2022-10-18 12:52:56 点赞:次

利用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传统税务筹划方式,“避税成功”往往因为侥幸。而当前金税三期已实现全税种覆盖,大数据时代的涉税信息全面化收集,使得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对财务、税务、工商等数据的比对,建立分行业税收风险指标模型,及时高效地发现企业涉税“异常”事项。也正因如此,税务风险的最直接体现是税务机关的税务稽查和纳税评估。
能否成功应对税务稽查和纳税评估,是检验税务筹划有效性的核心标准。
税务筹划方案只有满足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这三个标准,才能成功应对税务稽查和纳税评估。税务筹划方案的合法性,要求目的合法、手段合法和程序合法。税务筹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更是需要丰富的实操经验,运用不同的企业形式、节税工具,掌握好税收的各时间节点,综合筹划。
以下,仅简单列举几项,供参考。

一、不同实业形式,税收政策是不同的
大体来说,企业实体可以通过改变收入性质,适合不同的税收政策。有限责任公司(含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乃至个体工商户,适用的税收政策各有差别。
比如说:「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个人独资企业」,看起来都只有一个老板,一个人控制,但税收政策完全不同。
一人有限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层面需要就经营所得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如果为自然人股东,利润分配时还需要就分红所得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比照《个人所得税法》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当然,这些实业形式没有绝对的优与劣,一个理想的纳税模型,应当是根据收入的来源,结合未来的投资与费用,选择成立和适用不同的实业形式,最大化的利用节税税收政策。
2019年,中国政府大力减税降费,实施了大量利好中小微企业的税优政策,具有一定的节税空间。尤其对于难以取得进项抵扣发票的企业,可以利用管道公司和企业分拆等方式,争取适用小规模纳税人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的政策,合理降低税负。

二、税务稽查是有期限的
《税收征管法》第八十六条规定:
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比如,2019年3月1日,某稽查局对涉税情况进行检查发现,2012年甲公司通过多列支出手段,少缴2011年企业所得税30万;2013年通过少列收入手段,少缴2012年企业所得税50万。因此,2018年发现甲公司2012年多列支出、2013年少列收入的偷税行为,超过五年处罚期,可不予处罚。
另外,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案草案》第八十六条规定:
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过失造成少报、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五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对未办理纳税申报以及逃避缴纳税款、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在十五年内可以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或者所骗取的税款。纳税人欠税超过二十年,税务机关执行不能的,不再追征。
建议未来进行税务风险防范,特别是应对税务稽查时,要高度关注未来新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新的税务稽查期限。

三、重视实际税负率,守住底线是可以降低风险的
如果企业(或一项业务)的实际税负率触碰了税务机关设定的警戒线,将会引发税务机关的高度关注。大数据治税,尤其要关注实际税负率,守住底线,不踩红线。
另外注意,在实践中,税务机关基于税务征管效率,通常会以“成本无法准确核算”等理由对某些企业采取核定征收,对于高利润的行业和企业形态而言,采取核定征收往往可以降低实际税负。
四、递延纳税是有价值和可行的
在税法、商业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可以通过相关合同条款的拟定,规划开具发票的时间,合法推迟纳税义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