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员工开公司避税违法吗(5分钟前更新)
作者:杭太圣 发布时间:2022-10-19 20:45:10 点赞:次
个税起征点改革了之后,劳动者所缴纳的税费就远远低于相关的水平。但是有些人或者有些公司里面,总有人的收入是达到了个税缴纳标准的,但是他们为了少缴纳个税,就会做出隐藏收入的情况,这就构成违法行为了。
工资,可以说是每个企业员工最关心的话题,毕竟关系到自己的钱袋子。而企业最关心的则是如何降低自己的用工成本或是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
因此,一些企业想方设法在发放工资时耍一些“小聪明”。但是,随着各项政策的更新和换代,这些操作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不小,在工资发放形式上做手脚被税务稽查的案例比比皆是,当心偷鸡不成蚀把米。

日前,杭州一家物流公司向税务机关补缴税款、罚款共计1240.92万元,为其法律意识淡薄之举付出了沉重代价。
【案件回顾】
某市M公司物流公司被举报发放员工工资已扣缴个人所得税,但未缴至税务部门。经查,发现该物流公司2018年的申报收入为3.97亿元,申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却仅2.91万元,收入和工资额不匹配。
M公司主要提供国内物流运输服务,公司在岗员工300多名,但绝大部分工资在5000元左右,这意味着M公司大部分员工到手工资低于5000元,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务局一看这种情况就知道有问题,检查人员要求查合同也被各种理由推脱,想要约谈公司负责人,也总是“在外地出差”。
后联合银行稽查,发现了奇怪的资金流水,该公司每月底都会向一个行政人员打款,金额数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财务处理上借记其他应收款,下个月则通过过路费发票报销转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经过仔细查看该行政人员的银行账户流水发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该账户有数万条银行流水记录,而且这些账户打出去的钱有一半是到员工的账户中,另一半则是到该公司工资表上没有的一些个人账户中。
调查发现,这些没有在岗的,也是公司的员工,公司实际员工500多人,为了留住员工,少缴个税才出此下策,账内发放基本工资,账外发放绩效工资,对公司管理层员工按实际工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存于公司账上,未缴至税务部门。由于账外发放工资会导致大额其他应收款挂账,无法反映公司的实际成本支出,需要多缴纳大额的企业所得税,公司便让司机帮助收集过路费发票,入账冲抵成本,同时让一些不需要开具发票的客户将运费打入公司一个行政人员的个人账户,用于发放部分账外工资。
最后,税务机关依法对M公司作出“补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等税费819.66万元、罚款421.26万元”的处理和处罚决定。有关税款产生的滞纳金,由金税三期系统自动生成。M公司已在规定期限内补缴税款、罚款和滞纳金。

员工工资在大部分企业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大,如果企业一门心思想要通过不正当的工资发放形式来避税的,往往税没减少,还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
在税务稽查中,有关员工工资发放的涉税风险主要有6个方面,企业自查请收好!
1、人员信息不真实
例如,隐藏员工人数来、虚造员工、阴阳工资、工资表金额虚高等手段来逃税漏税。
2、工资薪金所得不符合规定
参照上述案例,大部分员工工资都长期保持在5000元或临近5000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长期申报纳税额为0,工资表中只为个别员工申报个税,以及现金发放工资。存在这些违规操作的企业,可要注意了!
3、员工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扣除项目不符合规定
员工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为了避免重复扣减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此类员工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只能选择一处进行扣除,同时也提醒此类员工及时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4、适用税目不正确
5、年终奖处理不恰当
一个纳税年度内,每一个纳税人,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不管是单独计税或计入综合所得,需要恰当。
6、违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比如企业虚构残疾人证明违规享受相关的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等

结合此案,提醒各位,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要遵照税法规定,不能自行商量处理,否则就会像M公司一样,得不偿失。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的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
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工资、薪金所得。物流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职工薪酬在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占比很高。而物流企业经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文化偏低,其中不少人法律意识、社会保障意识淡薄,为了多拿到些收入,不考虑长远利益,不愿支出社保费用,这给物流企业的规范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一些企业为了留住员工,随其心愿,便以“账外发工资,报销过路过桥费发放奖金”等违法方式规避个人所得税,再通过其他非法操作平衡成本,最终不但逃不掉个人所得税,反而会付出缴纳滞纳金和巨额罚款的代价。M公司便是例证。
目前,税务、公安、银行、海关等部门已经形成深入合作机制,涉税违法行为很容易被发现和打击,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等税费当然也不例外,希望企业和员工都要增强法律意识,处理涉税业务前一定要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依规行事。

此行为不一定构成逃税罪,只有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换句话说就是入刑标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第二是逃避缴纳税款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两者缺一不可。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