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案例(实时/解释)
作者:廉龑 发布时间:2022-10-21 08:58:53 点赞:次
建筑企业不能获取合理的进项发票,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主观意识,一种是被动意识。
一, 第一种主观意识是因为boss认为不开票更便宜,价格更具有诱惑力,。 这时,财务人员需要boss充分分析其利弊。
1 .既然是一家建筑企业,那一年的销售额规模就比较大,不要票虽说价格更具诱惑力,但是无形之中会增加自身的税赋压力,缴税的时候就要交更多的税。
2.即使客户不要票,企业也不用开票,但是仍然需要申报税金。 金三系统并库,税银联网也是迟早的事情,走私帐,不开票这个方法会越来越没有可操作性。
3 .如果客户需要开票,但企业没有合理进项票的情况下,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没有合理的增值税进项票,不能抵扣增值税,还要交纳高额的企业所得税和分红税。

对于主观意识型boss,财务人员必须提出合理的建议:公司必须自上而下地树立这种观念:必须取得合理的进项发票!
更多的要从财务规范和制度上着手,来解决问题。
二, 第二个被动型,原因复杂,总的来说不是企业不要增值税进项票,而是很难得到合理的增值税进项票。 以下介绍几种方法,也许不一定适合每个企业,但是可以有一些新的思路,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综合考虑。
1.考虑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充分的计划。
利用地区税收优惠政策:现在很多园区都有税收返还奖励扶持,增值税和所得税可以按一定比例返还地方财政留存的部分,返还奖励的比例在50%-90%之间。
如果申请这种园区税收奖励返还优惠政策,可以为企业节约不少税金。而且地方财政的奖励返还周期及时,企业当月纳税,地方财政次月就可以返还到账。且不用改变申请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现有的经营模式,和经营地址。
2.利用行业性优惠政策:如国家重点支持的相关行业、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
。 根据企业的现状,可以看到是否有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3 .研究商业模式的改变。
①考虑是否可以将难以取得进项票的零星业务进行外包,从而取得合规的进项票。先计算好外包产生的额外成本和能省下的税,是否划算。
②考虑将整个商业流程延长,在税优地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模式。同理,计算好成本,做出对企业最有利的选择。
③考虑缩短供应链,将供应商变成自己企业的一个部分。

三, 个人独资节税:
个人独资企业以服务行业为主,与企业进行咨询、企划、技术服务类业务往来,将企业利润通过业务分包的形式转移到个人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可以申请核定,综合税率在3.16%以内。通过个人独资分包业务的模式,至少可以降低80%的税负。
案例分析:
以建筑设计为主要业务的设计公司,无法解决500万元的高额无票成本。 25%的企业所得税是20%的股息所得,企业所得税的总税负为500万*25%=125万,所得税(500万-125万) *20%=75万。光企业所得税和分红税,就占到200万。.综合税负高达40%。 通过个人独资分包业务模式,500万与该企业发生业务往来,无票成本为建筑设计费、技术服务费、技术咨询费等,降至纳税合规、综合税负3.16%、500万利润、总税负15.8万。
注:建筑企业税务筹划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在发展之前,必须在发展中不断规划企业的路线、税收成本等。
四,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