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筹划分析案例(今日/分析)
作者:李现领 发布时间:2022-10-23 23:55:15 点赞:次
2.权责制怎么用?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股份上市公司,在大型央企、重点国有企业中,“权责发生制”是严格要求遵循的原则。其中,某些合并报表下的公司投资成立的子公司,没严格要求到的这些子公司偶有出现“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处理,比较两者你有发现吗?
许多会计在处理利润过高时,并不是第一时间检查权责发生制,有无漏计漏提的成本费用,而是去延后收入的确认,或虚构多列支出。例如,将整个集团公司的广告费,分次开给当期需要的销售公司扣除,而脱离权责发生制处理,虚假广告费就更离谱。
权责发生制的处理,企业会计要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预先按照订立标准,签订协议分摊至每个销售公司。这个标准需要根据广告费的支出内容,进行选择,例如,广告物料根据实际投放,电台媒体播放根据统计次数,无法区分的才根据收入。因此,无理据的人为控制开票扣除,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当年广告费的支出扣除,原则上会计处理不参考收付实现制,汇算清缴前计提、分摊广告费若无支付的并不一定要调整和不允许税前扣除,这是一个规范能争取的筹划点,不像工资薪金支出扣除的处理。但是,企业滥用权责发生制处理,同样会遭遇处罚,所以,筹划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事情,投机取巧不成蚀把米。
从理论上讲,税务筹划要先排雷拆弹,再筑城墙高楼。言下之意是,先以权责发生制处理,确保规范前提下,应纳所得税额的完整与无风险扣除,再考虑引入其他更高效的方法,而不是让“雷弹”去炸毁“城楼”——白干负债。
3.政策解决什么?
本项政策首先解决了企业效率的问题。一个大中型的全国性化妆品产销集团企业,委托广告公司或媒体代理和发布广告、执行产品宣传,若要面对全国的销售公司签合同,还要考虑能否收到款项,因为,销售公司不是每个时点都有闲钱的。因此,许多广告商都不愿意分散签,收款风险也大,集团公司或资金充足的公司统签支付,再分摊给各销售公司成为普遍现象,最终得到了国家税务机关的支持。
其次,政策解决了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问题。税务筹划的“削尖法”是均衡收支,协议分摊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执行了本法,原理如同《分割单》;如按照收付实现制操作,高毛利产品销售正常结转势必导致预缴企业所得税,资金流出企业影响到使用资金成本,例如,做了流动资金贷款的企业,必须要控制税费的流出,为啥不用本政策而使用延后收入确认?
同时,引入增值税的抵扣关注的问题。有一些业务的税务筹划,我们是要求必须点对点开票的,增值税筹划就是其中之一。本政策为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在进项税额抵扣上不符合要求,这就有两个操作的关键:一是支付公司取得发票不符合抵扣的要做进项税额转出,应计费用公司的这部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二是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转为对企业所得税的扣除。许多企业没有做好,这是一个风险点,同时也是筹划点,进项税额转出将扣除企业所得税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