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避税案例(实时/解释)
作者:赖锡林 发布时间:2022-10-25 15:21:05 点赞:次
最近一段时间,李佳琦、雪梨等网红主播逃税补税的消息引起热议。而国外对于逃税这件事情的态度更是严惩不贷。尤其是在监管愈发严密的当下,曾被视为“避税天堂”的瑞士银行,也不得“不改邪归正”。
2004年-2012年期间,瑞士瑞银集团(UBS)为了诱导法国客户将钱放在瑞士,走上了帮助客户逃税的“不归路”。据了解,瑞银通常会派员工到一些高端场所,比如高尔夫球场或者音乐会,潜伏在其中结识富商名流,然后再趁机推销业务。法国警方给出的调查结果显示,瑞银逃税案涉及了将近3.8万名法国富人,避税金额约达110亿欧元(折合约788亿元人民币)。
当地时间12月13日,瑞银集团收到了来自法国巴黎法院的正式罚单,总价18亿欧元(折合约129亿元人民币)。这个罚单看着数额不小,可这已经是巴黎当地法院对瑞银集团“额外开恩”的结果。在2019年初判的时候,这个罚单的面值可是37亿欧元,另外还有8亿欧元的损害赔偿及利息费用。
而说到协助客户逃税的事情,英国汇丰银行可是有说不完的“黑历史”。2015年,汇丰银行(瑞士分行)被曝出,其在2005年-2007年帮助10万名重量级客户躲避税收,涉及资产规模高达千亿美元。这一消息传出之后惊动了全世界,随后,美国、法国、比利时、阿根廷等国家的监管机构也迅速启动了对相关事件的调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上述两个案例的共同点,就是瑞银和汇丰的“作案地点”都选在了瑞士。这背后还和瑞士的一项法律有关——当地银行必须对客户信息严格保密,如果泄露信息将受到法律制裁。这就让那些企业和富人钻了空子,因为有法律撑腰,无从考证,也就无从查起。基于此,许多富豪和企业都十分乐意将大批的财富或资金,放在瑞士的银行。
但是瑞士这个特色政策也让各国的监管机构十分“头疼”,每年都有大批的有钱人偷偷跑到瑞士进行洗钱逃税活动。也是因为避税的事情,瑞士多年来遭到多国“群起攻之”。2008年,美国有关机构就指控瑞银,帮助美国富人在海外开户避税,导致美国每年损失超1000亿美元。
终于在2018年,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FTA)做出了让步,首次同意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税务机关交换金融账户信息。这为各国警方追查逃税漏税案提供了便利,也意味着瑞士银行行业失去了“避税天堂”这个护身符。
要知道,当前全球对于企业逃税漏税的做法可是深恶痛疾的。为了让那些有钱人以及大企业缴税,今年7月,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联手干了一件大事,将集体对企业收取15%的税收。
像苹果、亚马逊、谷歌这些科技巨头也成为众矢之的,即使他们之前为了避税将总部设在了爱尔兰(四大避税天堂之一),但一旦全球联合为企业税设置“固定开关”,企业就算逃到天涯海角都得乖乖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