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没有进项是什么意思(实时/资讯)
作者:庞真庭 发布时间:2022-10-31 13:32:27 点赞:次
企业发票难。
“买票”
为什么企业想这么做
作为一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你一定每天都会接到“本公司可大量代开各类发票…”之类的电话或者短信,或者路过每个城市的电子城都会有人问你“要发票吗?”
有人可能挂断电话,摆手而过,但有人可能就迟疑了。在企业税负压力下可能就没有坚守住底线,想到用买来的发票解决一时问题。


买票的风险我们之前的文章里也有说到,首先你买的这些票就不太靠谱,很大程度就是“空壳票”。
通过注册大量空壳公司,对外虚开的增值税发票,并不编造任何“经营行为”。在短期存续期间领票、开票,虚假纳税申报,或者干脆不申报即逃跑失联。可想而知买票方也倒了大霉,或是后期审查露出马脚。
尽管在严罚打击下,所有人对“买票”的风险都知晓,但为什么还是有人铤而走险去这么做呢?
CAUSE 1.
运营公司原本就不是易事,支出了资金但是拿不到税收发票,许多企业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进项少了,使得企业账目利润显高,所得税压力自然也会进一步加大。
企业进项少,常见的原因可能有:
对接的运营企业散户或个人比较多,还有和不给开票的企业发生贸易关系,没有发票作为花销证明,就会导致自己目前公司的利润变高。

是无法取得进项,还是公司没有这个意识去取得进项。很多公司,会忽视日常中的零碎花销发票,一是觉得是小钱和大笔订单来说不算什么,二是嫌麻烦。然而日常积累,到清算的时候也会是笔不小的花销。对员工的采购、报销和公司运营维护都需要进行规定,找到管理上存在的遗漏问题。

有一些行业特殊比如咨询服务行业,成本几乎为0,但是卖的是知识,产生的收益又很可观。
再比如物流行业,可能本身进项大头就是人工,其他的确实没有多少。那么这个时候要针对“人工”来做文章,如何让零散的个体司机能给出发票,才能全权给到运输客户需求的进项发票。

CAUSE 2.
一般纳税人缺少进项发票,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
对于第一种主动型,原因是老板认为不要发票可以拿到更低的价格,省钱了。然后再卖掉,不开票就更好了!
但作为企业老板眼界应该长远,眼前的蝇头小利,等到后续税务经营上的多方重磅,才叫后悔莫及,因此你需要了解:
①既然已经是一般纳税人了,那年销售额的规模是在扩大的,客户中一般纳税人的规模会逐渐扩大,之后不要票的情形会越来越少。
②即使客户不要票,企业不开票,但仍要报税。金三系统并库、税银联网的大环境下,通过不开票、转私账的做法,没有出路,很容易就被查到。
③如果出现了客户要开票,但企业没有进项票的情形,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还可能被税务局请去喝茶。
因此公司从上至下要建立起这个观念:能够取得的票一定要取得!规范财务制度,着手解决问题。

对于第二种被动型,原因比较复杂,总的来说不是企业不要票,是难以取得进项票。
这类情况和上述企业进项少大致情况雷同,我们再来具体梳理一下:
①对供应商的评估和管理不准确:如果上游大部分是小规模纳税人,且开票意愿低,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企业缺票的情况。
②没有梳理业务流程:进项票的来源比较广泛,有集中的材料采购,有零星的业务招待,有不定期的差旅费用还有运输等。
③没有严格的制度:对于一些需要上交的发票,比如员工差旅,如果没有报销规章要求。
④特殊事项没有对应机制: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劳务费用,但是没有发票;客户垫付的发票无法获取等,这样的情况,没有进行特殊处理。
综上情况,就有人萌生“买票”解决问题的想法,你以为的填坑其实是踩进了另一个大坑。对内梳理流程强化制度,对外选择好的贸易伙伴,关注税收政策,合法合规解决票务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