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税收政策>+<园区服务>对接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税收优惠 > 企业税收政策

区级财政留存比例(简要/分析)

标签:

作者:尹兴东 发布时间:2023-03-28 13:13:21 点赞:


核心内容:区级财政留存比例区级财政留存比例是指区级在收到一定比例的和省级财政拨款后,可以自主支配的资金占总拨款的比例。这个比例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区级的财政自主权和公共服务水平。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区级财政留存比例。1.区级...


区级财政留存比例

区级财政留存比例是指区级在收到一定比例的和省级财政拨款后,可以自主支配的资金占总拨款的比例。这个比例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区级的财政自主权和公共服务水平。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区级财政留存比例。

1.区级财政留存比例的计算方法

根据有关规定,每年和省级财政拨给地方财政的资金,有一定比例要用于支持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剩余的资金则由地方自主使用。

其中,和省级财政拨给地方财政的资金叫做“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用于支持地方一般公共服务事项的资金,例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专项转移支付是指用于支持特定领域或项目的资金,例如社会保障、农村发展、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

区级财政留存比例=自筹预算收入/(本年度和省级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100%

2.区级财政留存比例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

区级财政留存比例高低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和公共服务水平。如果留存比例较高,说明地方有更多自主决策权和投入资源能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有更多实际措施;反之,则可能导致公共服务落后、民生不足等问题。

同时,如果一个地区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仍然依赖或省级补助才能维持正常运作,并且其留存比例较低,则说明该地区存在结构性问题或管理不善等问题。

3.区级财政留存比例与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指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规定,以及与省市县三级预算编制标准为依据,在全社会内部组织实行经费分配活动,并进行后续监督与评估工作。

而在预算管理中,各个层次也都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对于区级来说,合理控制留存比例就成为了重要任务之一。因为如果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预算执行情况出现问题:过低则可能无法满足本地区实际需要;过高则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或滥用。

4.区级财政留存比例调整原则

根据预算法相关规定,关于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扶持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上海市深化简并优化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放管服”扶持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上海市关于深化机构扶持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原有调整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如下:

  1. 合理确定调整幅度:具体调整幅度应根据当年自治州市县困难程度、自治州市县开展全面深化扶持试点情况及自治州市县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动态变化确定;
  2. 优先解决薄弱环节:将重点用于薄弱环节补短板;
  3. 兼顾各类需求:兼顾增加战备建设投入需求及其他重大项目需求;
  4. 稳步提高阶段性目标:
    • a)自治州年均以上企业数量达到30家以上或者小微企业注册登记数量达到500户以上(含),且总量稳步增长;
    • b)自治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含),且总量稳步增长;
    • c)自治州有效投资占自治州GDP超过最新扶持标准(含),发挥有效引领作用;
    • d)其他阶段性目标。
  5. "谁接受谁管理"原则:
    • a)对已纳入下放范围内相关职能部门承担行使职责开展相关工作所需附带经费予以安排;
    • b)对已纳入下放范围外相关职能部门承担行使职责开展相关工作所需附带经费予以逐步过渡;

5.结语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合理控制区级财政留存比率非常重要,并且需要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调整。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并提供更好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