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纳税政策(今日/商讯)
作者:程嘉杰 发布时间:2023-03-31 13:13:03 点赞:次
递延纳税政策
递延纳税政策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某些项目的纳税义务推迟到未来年度承担。递延纳税政策的实施可以减轻企业当期财务负担,促进企业发展。
适用范围
目前,实行的递延纳税政策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商誉四个方面。其中,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属于折旧摊销类别,长期股权投资和商誉属于减值准备类别。
折旧摊销类别
1.固定资产
对于新购置或自建的固定资产,在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费用。这样做不仅能够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还可以在前期减少所得税支出。
2.无形资产
与固定资产相似,无形资产也可以采用加速摊销方法进行摊销。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收购企业时涉及到商誉等无形资产,并且其价值不能确定时,则需要进行递延所得税处理。
减值准备类别
1.长期股权投资
当企业持有其他公司股份超过20%,并且该被投资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或者经营不善时,就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处理。此时需要根据被投公司最新财务数据计算其公允价值,并与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如果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则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并在未来年度承担所得税费用。
2.商誉
商誉是指企业收购其他公司后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部分。如果这部分金额不能通过潜在利润回报或其他方式实现回收,则需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由于商誉是一个无法物化的概念,在计算其贬值金额时往往存在较大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注意事项
尽管递延纳税政策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多好处,但是也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会计原则;
2.合理使用加速折旧和加速摊销等方法;
3.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4.尽量避免虚增利润;
5.合理安排现金流量。
总结
总之,在适当的情况下运用递延纳税政策可以为企业带来诸多好处。但是,在实施该政策之前应该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会计原则。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