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避税例子(6分钟前更新)
作者:仲佳召 发布时间:2023-04-01 14:50:52 点赞:次
平台避税例子
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企业为了依据降低税收负担,选择通过各种合法途径进行避税。其中,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跨国贸易的企业,也可以运用平台避税的方式来减轻财务压力。
1.跨境电商平台避税例子
跨境电商平台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跨国贸易的方式。以为例,进口商品需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多项税费。然而,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一些企业通过将商品先出口至第三地再进口到,从而实现避免缴纳大部分进口税费的目的。
例如,在“菜鸟”(阿里巴巴旗下物流公司)推出的“菜鸟全球购”中,海外商家将商品先发往香港或其他自由港区域,并在这些地方建立仓库和分销中心。消费者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购买商品后,直接从海外仓库发货到内地。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部分进口税费。
2.网络广告平台避税例子
网络广告是互联网行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盈利模式。然而,在不同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广告投放成本、营销手段等因素,导致相同广告在不同地区产生不同收益率。因此,在利润高、所得税率低的地区开设分支机构或注册子公司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广告平台避税方式。
例如,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谷歌通过爱尔兰注册公司并将其总部设于荷兰来逃避美国高额所得税。谷歌在欧洲市场上获得了很高收益率,并将其利润转移至荷兰公司,并最终流向爱尔兰公司账户中。
3.共享经济平台避税例子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模式。通过分享闲置资源、技能等形式实现价值创造和分享,并以此作为盈利模式之一。然而,在共享经济领域存在着许多未被纳入正规市场监管体系内的个人和小团队参与者,他们缺少合规意识和相关知识技能。
因此,在共享经济领域开展业务时需要注意合规性问题,并且要合理运用各种政策优惠来依据降低企业成本和减少财务风险。例如,“摩拜单车”采取了租赁模式代替购买模式,并且与部门签订了长期租赁协议来享受相应租赁优惠政策;“滴滴出行”则选择注册在较低所得税率地区,并通过与当地签署战略协议获得优惠政策。
4.金融科技平台避税例子
金融科技是近年来迅速崛起并引领金融行业变革的新力量。然而,在金融科技领域运营时也需要面对各种监管挑战和风险问题。
因此,金融科技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投资及资产配置方式进行资产管理;同时也可根据当地法规要求选择不同注册机构或投资标准以达到最大化效益并规避风险。例如,“陆金所”选择与银行机构合作开展P2P借贷项目以达到更好监管标准;“宜人贷”则采取定向发行方式配合当地法规要求进行投资管理。
5.总结
总之,在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跨国贸易、网络广告、共享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时,企业需要考虑如何有效运用各种政策优惠措施以达到依据降低成本和减轻财务压力等目标。但同时也要注意合规性问题,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申报纳税责任以维护企业声誉和长久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