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速算表(个人税收速算表)
作者:任妹珍 发布时间:2022-03-25 22:38:11 点赞:次
1.纳税人拒绝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事先推出这个常数,对于快速计算税额很有帮助,所以这个数叫速算扣除数。
2.收入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2023年1月1日之后的股权激励政策另行明确。
3.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4.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一次性退役金和一次性经济补助按照国家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82号)规定: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不征个人所得税。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自2024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6.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率表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展业成本按照收入额的25%计算。

一、个税速算表(个人税收速算表),如何去读懂
1.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个人除上述特殊原因外一次性领取年金个人账户资金或余额的,适用月度税率表计算纳税。非居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向非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见附件)计算应纳税额。
2.扣缴义务范围扣缴义务人。年度汇算清缴时,收入额为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预扣预缴时收入额为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
3.税款计算工资、薪金所得居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
4.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扣缴义务人向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支付佣金收入时,应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
5.如果单独计税,小李年终奖共需缴税52590元,工资缴税900元,合计53490元。

二、个税速算表(个人税收速算表),怎么样才能概述
1.(1括号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率表(2括号居民个人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预扣率。
2.速算扣除数并非税法规定,而是根据税法推算出来的一个方便计算的系数。(5括号解除劳动关系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3.纳税人在取得应税所得时向扣缴义务人提出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并提交相关信息、资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时按照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有关办法办理。两种计税方式取得的年收入相差10410元。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以个人股东开户的证券机构为扣缴义务人,以证券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为主管税务机关。
4.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时存在扣缴义务人未依法预扣预缴税款的情形除外。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下列所得时,应办理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综合所得税率表综合所得是指居民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预扣率表见前述二)。
5.财税字[1996]91号:西藏区域内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取得的西藏特殊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6.支付工资、薪金所得以外其他所得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在扣缴税款后,及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