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公司信息不一致(企业信息不对称)
作者:张艳辉 发布时间:2022-03-27 15:45:10 点赞:次
1.按照以往的披露规则,对于经营状况,除非涉重大经营事项,上市公司只需完成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年度报告的披露,披露月度经营数据的少之又少。股利的改变给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向外界传递他们对未来赢利前景预测的有用信号,使投资者修改对公司赢利的预期,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公司会利用剩余股利模型来制定股利政策,考虑长期影响进行必要的调整,这就是所谓的股利平滑之说。
2.对于投资者而言,要想及时了解公司经营动态,只能等待好几个月,中间就会有个时间差。
3.接手企业的时候,前任着急离职,主管领域没得挑,正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往往面临良好的发展机会,由于自身权益资本的缺乏,限制了债务融资的运用,一个新型公司发行新股不应像缺乏投资机会的成熟公司那样,被绝对认为是一个坏消息,而给予较高的资本成本要求。因为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比较正常,这样会增加投资者的信心,降低公司迫不得已时发行新股的过高成本。公司理财较为公认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于科学有效的理财政策,即能充分发挥一切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特征和最大可能地分化掉所有不利因素的理财政策。

一、所属公司信息不一致(企业信息不对称),怎么做梳理
1.也就不存在所谓最佳资本结构问题,资本结构的优劣也就不影响企业的价值。其中一个重要的假设就是投资者和经理人员对公司未来盈利和股利流量持有相同的预期。
2.因而上市公司总会尽可能保留较高比例的盈余,维持一个储备借款能力,当内部资金不足时,以应付好的投资项目的融资需要,而不必以相对较高的成本发行股票进行融资。有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或已通过各种渠道打探到了公司及时经营动态,这会带来极大的不公平。有必要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入手研究公司资本结构决策、股利政策等有关方面的理财政策,希冀向市场发送准确的信号,弱化甚至是抵消信息不对称对公司理财目标实现的消极影响,实现理想的公司理财效果。
3.信息不对称与股利政策1961年,米勒等提出了著名的股利无关论,即企业的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没有影响。
4.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是一个极度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公司的管理层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不能准确估计企业价值等逆向选择的问题,进而导致了低价的劣质公司驱逐高价的优质公司的现象,阻碍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的最终实现。不对称的程度以及对投资者预期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及不同成长类型的公司之间是不同的。

二、所属公司信息不一致(企业信息不对称),如何做解析
1.证券法对信息披露内容的规定来看,并没有提到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月度经营情况。投资者也会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当新股发行时,认为是股票被高估的信号,会相应降低新股的价格,导致企业资本成本的上升。
2.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拥有较少的关于公司未来前景的信息;经理人员总是力图尽力实现当前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不是所谓的新股东,才带来了公司只有在存在不可推迟的超额赢利的投资项目且不能告知投资者或者股票被市场高估时,才可能会发行新股票。
3.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对企业股利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由于巨额的发行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成本,管理层不愿意发行新股来筹资,倾向于选择留存盈余作为首要的资金来源,相应会降低股利支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高负债的融资政策就成为一个较好的信号。需要指出的是,月度经营情况的披露已经被港股、美股等地上市企业当做了市值管理的重要一环。
4.研发活动等类似信息不能直接向市场传递,以避免商业秘密的露或吸引潜在的行业进入者来分割超额利润。
5.公司制定股利政策总会首先考虑相对于内部资金来源的投资机会,其次才会考虑公司目标资本结构的影响,目标资本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