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法律基础知识(中国税法基础知识)
作者:叶忠 发布时间:2022-03-27 17:20:22 点赞:次
1.刑事责任(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2.偷税偷税的行为需要承担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就是罚款和要求强制执行。税务登记就好比生产、经营的‘税务户籍证’税务登记证分为正本、副本正本应悬挂于生产经营场地显眼处,上述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只纳税人在同一县实际经营或提供劳务之日起,在连续的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税率是税法规定的每一单位课税对象与应纳税款之间的比例,是每种税收基本法构成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3.缴纳税收不应该出现偷税逃税的念头,这样给自己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税收实体法税收实体法主要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
4.按各税法的立法目的、征税对象、权益划分、适用范围、职能作用的不同,可作不同的分类。行政责任: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

一、税务法律基础知识(中国税法基础知识),怎样认知
1.后果:经济责任:补税滞纳金罚款(使纳税成本成倍增加:偷税数额不满1万元或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不到10%,税务机关追缴偷税款、并处偷税额5倍以下罚款)。
2.纳税人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税务登记表有三种不同款式,分别对应单位纳税人、个体经营户以及临时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税收是身为纳税人应尽的义务,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个人经济活动的合法。
3.主观上不是出于逃避税收的故意、客观上未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结果是未缴或少缴税款。
4.只要是因为纳税人的原因少缴税款,不论主观客观,一律视为偷税。单位是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如未代扣代缴,被查出后个人所得税将由单位承担。税法原则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5.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纳税地点、税率、税收优惠、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违章处理等。
6.前者要求税法的制定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后者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
7.不交滞纳金、不罚款(不会使纳税成本成倍增加)。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二、税务法律基础知识(中国税法基础知识),怎么能研读
1.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制度。一般采用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将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两大类。
2.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三种。办理所需材料:工商营业执照,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法定代表人或业主的身份证、护照或其他合法证件,房产产权属证明文件和兔子房屋租赁合同,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税法构成要素是税收课征制度构成的基本因素,具体体现在国家制定的各种基本法中。
3.市场份额领先的公司更应控制风险确保地位,防止对手的攻击。任何地区、部门均不得规定减税项目。
4.税法的分类按各税法的立法目的、征税对象、权益划分、适用范围、职能作用的不同,可作不同的分类。后果:补缴税款(税务机关3年内可以追征;特殊情况追征期可延长到10年;偷骗税无限期追征)补税时可争取分期要注意对现金流的冲击。
5.税法的要素税法构成要素是税收课征制度构成的基本因素,具体体现在国家制定的各种基本法中。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三项是一种税收课征制度或一种税收基本构成的基本因素。
6.补办税务登记的分类税务登记分为企业的税务登记和个体工商户的税务登记税务登记是实施税收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也是纳税人必须履行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