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多少(企业所得税多少点)
作者:卫寿武 发布时间:2022-03-28 22:20:30 点赞:次
1.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15%税率高薪技术企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其利润并入母公司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具有盈亏相抵的作用,能降低总公司整体的税负。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成本可以提前收回。
3.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企业清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制定。
4.《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例如: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以下支出可以加计扣除: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50%,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可以加计扣除100%。
5.及时合理列支费用及时合理列支费用支出主要表现在费用的列支标准、列支期间、列支数额、扣除限额等方面,进行费用列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发生商品购销行为要取得符合要求的发票。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政策推广至全国实施的通知》(财税〔2017〕79号)第一条。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6.而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选择先进先出法对企业存货进行计价,才能提高企业本期的销货成本,相对减少企业当期收益,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一、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多少(企业所得税多少点),怎样才能解答
1.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公司在设立分支机构时,选择设立子公司还是分公司会对企业所得税负产生影响。
2.充分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改变了原来的税收优惠格局,实行以行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政策。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各项存货的发出和领用,其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
3.在税率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在估计净残值时,以便相对提高企业的折旧总额,从而使企业在折旧期间少缴纳所得税。企业如果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就可享受节税效益。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
4.在税率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尽量选择最低的折旧年限。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税务机关备案。各种存货计价方法,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
5.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生产经营前期应纳税所得额减少,后期应纳税所得额增加,可以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从资金时间价值方面来说,企业前期减少的应纳所得税额相当于企业取得了相应的融资贷款。
6.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多少(企业所得税多少点),怎么样才能评述
1.有限的收入不足抵减大量支出的企业一般应设为分公司,而能够迅速实现盈利的企业一般应设为法人,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在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下,还可以减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合理选择企业组织形式新《企业所得税法》实行的是法人所得税制,企业不同的组织形式对是否构成纳税人有着不同的结果。
3.而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宜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以避免因各期利润忽高忽低造成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增加企业安排应用资金的难度,甚至可能会使企业在应纳所得税额过高年度因没有足够的现金交纳税收,而陷入财务困境,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4.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应当作为独立的纳税义务人单独交纳企业所得税。
5.企业发出和领用存货进行计价,企业计入各期产品成本的材料等存货的价格比较均衡,不会忽高忽低,特别是在材料等存货价格差别较大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使企业产品成本不致发生较大变化,各期利润比较均衡。
6.自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至30万元之间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取得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项规定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7.上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8.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