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造假的危害(会计造假的危害与治理)
作者:吴成坤 发布时间:2022-03-31 15:56:02 点赞:次
1.会计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会计人员是虚假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够自觉抵制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2.会计行业的信誉被严重损害,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所以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拒绝会计造假建立会计诚信。
3.而往往一旦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下做了假账提供了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而被追究责任时,单位负责人又会以账是会计做的,报表是会计出的,我也不知道……为由推脱责任。
4.提供做账经验、初级会计、中级会计等考试信息,紧贴会计热门话题,搜罗会计相关搞笑内容,轻松好玩、笑料十足,让会计人在欢乐中掌握会计知识。其次有损于会计行业自身形象,会计人员不讲诚信,按照其造成影响的最终结果,轻者调离会计岗位,永远不再允许其从事会计职业。

一、会计造假的危害(会计造假的危害与治理),怎么能简述
1.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在这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务所等中介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无形中助长了会计造假之风。昔日的世界通信巨头安燃公司的惨痛事实就有力的说明了这一道理。
3.会计造假行为的诞生,意味着社会各界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会计行业的可信程度、真实程度产生了质疑。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而作为经常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更应诚信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事项。小金库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最普遍的形式,也是每年财政收入大量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4.围绕着上市及其后续一系列既定的制度安排,为满足各自的相关利益,企业展开了相应的会计数据操纵。

二、会计造假的危害(会计造假的危害与治理),怎么回答
1.一部分道德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往往难以抵挡各种诱惑。还需指出的是,伴随着我国企业改制及公开证券市场的初步建立,部分公司陆续改组上市。
2.而我国当前以信息虚假或失真为典型特征的会计造假行为严重干扰了上述职能的正常运作,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破经济信息,有关各方据此认定受托责任、做出相关决策并进行财富分配。企业还利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资产项目人为调节流动资产比例,而通过关联方交易、表外筹资等隐瞒实际债务水平。
3.当前会计造假行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虚增盈利,以上便是会计造假危害内容,首先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会计信用就是这根经济活动链条的基石,如果会计人员都参与造假,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各类社会与经济关系就不可能很好的、顺利的建立起来,并且也没有办法维持长久。免地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