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会计等式(扩展会计等式的表达式)
作者:郭中学 发布时间:2022-04-04 04:15:01 点赞:次
1.这三个来源的资金,企业都可以用来购置各种资产,也就是等式左边。
2.正确填报《差异调节表》,关键在于对等式中右边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等科目的本年发生额进行统计,并依次填入对应的差异事项中。基于会计恒等式理论,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存在平衡关系,可通过会计恒等式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联系在一起,揭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推导出本年预算结余与本年盈余差异的演变过程。而企业拿收集而来的钱,余钱企业就存银行或者投资金融产品,这些就是企业的资产,这就是等式的左边。
3.试从经济实务结合会计知识回答。如有经营企业的经验就更好理解,我们采购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资产后,如果就放在仓库,不投入到生产经营。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这个恒等式在我读书时的会计教科书是没有的。
4.企业最初投入的是现金,包括股东的投入和借来的钱。它们无法变为最终产品,无法转化为利润。

一、扩展会计等式(扩展会计等式的表达式),如何才能分析
1.应交增值税科目,有现金流入时确认本年预算收入,有现金流出时确认本年预算支出;在高校横向科研经费收入占比逐年增大的现状下,因增值税核算而带来的预算收支金额也随之增长,《差异分析表》中却并未将其对差异的影响单独列出,不符合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原则。
2.员工本身不是企业的资产。了导致差异的科目组成情况及《差异调节表》编制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化编报的方法,以期为其他高校编制《差异调节表》提供借鉴与参考。
3.表3基于会计恒等式理论的《差异调节表》编制规则基于会计恒等式推导及上述编制规则。可以这样理解,一家企业刚成立,还没有生产经营。推导过程如下:设△为本年差量,即会计科目年末余额与年初余额之差。
4.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当年产生利润要转结到股东权益的相关科目,这个过程叫利润转结。后来我在深入学习会计以及其它源于西方的学科过程中,屡次碰到类似由于字面翻译造成的理解困难,逐渐明白这不是教材翻译者的问题,而是作为学习者的我按中文字面的意思,去理解翻译过来的专有名词造成的。

二、扩展会计等式(扩展会计等式的表达式),要怎么回复
1.其实也很好理解,企业发工资是要付出去的钱,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的差异由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与范围不同所致,即:财务会计收入、费用的确认与预算会计的收入、支出并未同步确认,由此产生了当期确认为收入没有确认为预算收入、当期确认为预算支出没有确认为费用、当期确认为预算收入没有确认为收入、当期确认为费用没有确认为预算支出等四种主要差异,预付账款科目为预付类资产科目,其借方发生额会形成预算支出,尚未确认为费用,应填入表中当期确认为预算支出没有确认为费用栏中;而其贷方发生额则代表已确认的当期费用,应填入表中当期确认为费用没有确认为预算支出栏。借贷在会计学科里只是一个符号,不能按中文字面意思去理解,否则写分录的时候很容易搞错方向。
2.对《差异调节表》的正确编制,降低编制难度。利润可以是负数,账上的钱无非两个来源。基于借贷记账法与会计恒等式理论,年末结账后存在以下会计恒等式:等式即为本年预算结余与本年盈余差异的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