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会计处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会计处理)
作者:郭兴中 发布时间:2022-04-08 09:13:25 点赞:次
1.监管实践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因破产重整而进行债务重组交易,对何时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理解存在偏差和分歧。
2.从标的公司获得的可变回报,不仅包括分享的基于受托经营期间损益分配的回报,还应考虑所分享和承担的标的公司整体价值变动的报酬和风险。部分委托经营协议中约定,标的公司进行重大资产购建、处置、重大投融资行为等可能对标的公司价值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时。股权处置所得应当分为股权持有期间产生的利润和股权增值所得两部分分别考虑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内含商誉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若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不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后续票据到期偿付等导致应收票据和借款终止确认时,因不涉及现金收付,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不得虚拟现金流量。除了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之外的其他资产负债按照公允价值确定之后,以公允价值作为账面价值,按照所得税法认可的计税基础,通过分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差异,确认合并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商誉会计处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怎样才能阐述
1.处于清算阶段的子公司在主动清算的情况下,母公司对进入清算阶段的子公司能够继续实施控制,仍应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企业在进行会计估计时,如果没有恰当运用当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则属于前期差错。
2.在实际收到并注销股份时,终止确认上述其他权益工具,并相应调整股本和资本公积等。
3.在实际的减值测试过程中,当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时,对于商誉减值的确定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如果加工方并未取得待加工原材料的控制权,该原材料仍然属于委托方的存货,委托方不应确认销售原材料的收入,而应将整个业务作为购买委托加工服务进行处理;加工方实质是为委托方提供受托加工服务,应当按照净额确认受托加工服务费收入。商誉计量减法另外一个问题是,资本市场处于不理性时期。
4.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而前期差错更正通常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会计处理。

二、商誉会计处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怎样概述
1.部分委托经营协议中虽然约定委托期间标的公司损益的绝大部分比例由受托方享有或承担,若标的公司经营状况恶化则受托方到期不再续约,这表明受托方实际上并不承担标的公司价值变动的主要报酬或风险,不应认为受托方享有标的公司的重大可变回报。
2.集资金使用之前产生的定期存款利息集资金产生定期存款的利息虽然与公司的日常活动无关,且存在偶发性,公司发行股份集资金本质上属于一种融资行为,在集资金投入使用之前和之后,分别以定期存款和形成的投项目为企业带来收益,两者只是资产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从而带来不同的收益。因被动稀释导致持股比例下降时,内含商誉的结转因其他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增资而导致投资方的持股比例被稀释,且稀释后投资方仍对被投资单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投资方在调整相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时,面临是否应当按比例结转初始投资时形成的内含商誉问题。
3.这些不理性因素会被计入商誉价值中,商誉价值包含了资本市场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