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名词解释(会计名词解释怎么背)
作者:万端林 发布时间:2022-04-01 01:43:51 点赞:次
1.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平行结转各生产步骤生产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然后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的分步法,也称不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2.3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计入各月成本、费用,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是应付而未付的费用,因而是一种负债。2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最后算出产成品成本的分步法,也称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2产品生产成本: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也称产品的制造成本,简称产品成本。
3.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2017会计硕士考研复习进行中,在此整理了会计学基础必考名词,供复习备考初期阶段的考生参考,尤其是报考会计硕士的考生,帮助考生整理总结会计学基础的相关知识点。直接转销法:是指实际发生坏账时确认坏账损失,并将损失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注销该笔应收款项。
4.3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是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指按照各种产品生产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5.2简化的分批法:是指采用分批法进行成本计算时,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在产品完工前只登记直接费用和生产工时,每月发生的间接费用则是在生产成本二级帐中分别累计起来,到产品完工时,按照完工产品累计工时的比例,在各批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由于这种方法只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费用,而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故又称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利润包括收入减少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记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一、会计名词解释(会计名词解释怎么背),要怎么样研究
1.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办公费、无形资产摊销、坏帐损失等。
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是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与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的百分比。
3.五五摊销法: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报废时再摊销其价值的一半的一种摊销方法。
4.账户根据管理需要和信息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科学的再分类,并给每一类别标准的名称和相应的结构。
5.应收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因急需资金,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给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除按银行的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息后,将余额付给贴现企业的业务活动,其实质是企业的短期融资行为。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有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总价法:指应收账款按不扣除折扣的全部金额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如果买方在约定的折扣期间内提前付款,则将由此支付给买方的折扣作为当期的一项理财费用,计入财务费用。
6.约当产量比例法:指月末将在产品的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的一种方法。
7.3定额法:是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二、会计名词解释(会计名词解释怎么背),怎么能总述
1.其账务处理简单实用,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
2.分项结转法:是指将各步骤所耗半成品费用,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等共同负担的费用。
3.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经营费用,如广告费、展览费、运输费等。即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
4.印度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首选的会计业务外包市场,这将给印度带来巨大的就业机会。3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
5.原材料费用按原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工资及福利费等其它费用,可以按各该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3按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及辅助生产劳务的成本差异,可以再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负担,或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