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担理论(成本分担机制)
作者:穆树香 发布时间:2022-04-10 09:01:36 点赞:次
1.特殊时期的企业也不要指望其收益率与常态下的生产经营一样,要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只要能收回成本,保持不发生持续亏损,就应坚持运作下去。
2.2021年7月,四川攀枝花市对按政策生育三孩本地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直至孩子3岁,是全国首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与渠道优势,帮助企业及时购置防疫物资,助力复工复产;鼓励与协调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形成长期合约,稳定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合作关系等。通过税收调节政策分担生育假成本。
3.生育相关假期的替代用工成本。定期支付租金,偿还银行的本金和利息,对企业中带薪休假的员工支付工资与社保,要按照订单合约进行交货,企业是经济活动与社会稳定的基础,探索农业转移人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的市场化退出机制,结合不动产登记工作,建立全国性的不动产交易信息平台,在江苏、广东探索开展省内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交易。

一、成本分担理论(成本分担机制),怎样做读懂
1.我国建立生育假成本分担机制的建议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推动灵活就业群体等参加生育保险。通过税收方式调节用人单位和个人所承担的生育假成本。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和生育津贴,其中生育津贴不仅覆盖女方产假,也包括男方陪产假以及共同育儿假等。
2.从各国的经验来看,生育假成本分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生育保险分担生育假成本。若生育假延长生育津贴的支付天数不变,收入减少会使家庭经济压力变大,进而影响生育意愿。这些政策的出台引发社会关注,除生育相关假期延长所带来的利好外,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也成为关注焦点。
3.应对疫情对企业的冲击不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情。无论是新增费用还是本来就支付的费用,这部分都是可确定且不断上涨的,而企业的收入增长却是不确定的。虽然社会分担成本与风险机制表明了各个行动主体需要形成合力相互配合、共渡难关,各主体的行动都是有边界、有规则的,不能相互混淆,也不能相互替代。

二、成本分担理论(成本分担机制),如何成功评析
1.企业作为应对冲击的直接行动主体,采取自救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与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客户、上下游供应商、采购商以及内部员工等,形成长期合作意向,减少随意中止交易合约的不确定性,应对管控疫情带来的风险。如:据长春市测算,以到2020年转移落户65万人的目标计算,累计需总成本约1500亿元;据长沙市测算,以到2020年转移落户170万人计算。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把农民工市民化的连续性公共支出项目纳入中长期财政预算框架,并针对需要远期支付的养老保险,将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分账管理,消除混账空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2.应用社会分担成本与风险机制的三点理论认识要充分认识疫情下经济活动的特殊性。
3.男方的15天陪产假、男女双方育儿假期间的工资均不在生育津贴支付范围,陪产假期间的工资需由用人单位承担,育儿假期间的工资由谁支付暂无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