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现状(预算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作者:韩淑贞 发布时间:2022-04-11 20:52:41 点赞:次
1.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成本管理不再完全有生产导向,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导向。传统的管理会计主要包括预测分析、经营决策分析、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系统以及责任会计。
2.谭泽谰在《企业预算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提及预算控制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技术不断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虽短,给产品研发设计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对产品的成本管理也应有成本控制转向成本计划,从而在管理会计中成本预算和管理者的预测、决策也受到制衡。
3.按照公司主体或者跨越所有制的观点,公司就是公司本身,它是一个场所:企业家来展现管理才能谋取报酬,股东来投资谋取红利,信贷者来发放贷款谋取利息,员工提供劳动谋取工资,供应商来提供产品谋取销售收入,顾客来购买产品或服务用于消费或进一步生产,价值转型就是提升内部管理。改革可以搞试点,先从一个县做起,再逐步向全省、全国推广;或是部分会计核算项目先引入权责发生制,再进行全部会计核算项目的核算变革。

一、预算会计现状(预算管理国内研究现状),如何开始简述
1.一些企业在预算控制过程中仍存在些许问题,主要表现在目标确定、组织构件、模式选择等几个方面。从1990年开始搞预算管理,目前已经相当普及。潘静远在《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文章中指出预算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观念上和技术上两个方面要把握好预算与计划、预算与控制、预算控制与组织架构的关系。
2.而对营利交易的确认和记录正是权责发生制基础的优势,这也正是权责发生制基础在企业财务会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3.管理会计准则是管理会计实践依据的法则和标准。该公司采取以收入为源头,以合理控制费用支出为原则,确定年度经营目标。伴随着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作为其组成部分及具体管理方法体系的标准成本制度、全面预算体系、标准差异分析等,相继引入到会计中来,形成了管理会计的雏形。
4.创造价值品牌,为公司未来发展保驾护航。为满足先进管理会计模式的要求,要向得到更好的管理会计应用效果。
5.20世纪2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等企业产生后,预算控制很快就成了大型企业标准作业程序,它提高了企业的协调效率还促进了企业组织规模与范围的迅速发展。

二、预算会计现状(预算管理国内研究现状),如何讲解
1.需要将技术创新与管理会计结合起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的目的。组织层面是系统运行的基础,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体系;行为层面是指控制系统中的人都是受利益驱使而行为,主要包括预算过程的参与及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的激励;技术层面是为确保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企业管理的电算化,使资源全面共享,才能使预算控制的资料被及时全面地反馈取得。人员综合素质等提出更髙的要求。
2.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预算松控制,企业的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创造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编制业务预算时应付了事,造成公司预算不能如实反应经营计划,导致全面预算执行差异较大和频繁的预算调整,不利于公司运用预算管理手段进行生产经营控制。
4.文章阐述了实施管理会计体系的背景、管理会计体系应用的现状、预算管理应用案例以及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最后提出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对策。预算控制是防范风险、评价企业经济业绩、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预算控制可以规范各级管理者的经济目标和经济行为,调整与修正管理行为与目标偏差,保证各级管理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一门学科成熟的最主要标志是具有一套完整、系统、规范的教材,这是我们应用管理会计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