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出让收入50%用于农村)
作者:郭震 发布时间:2022-04-13 20:38:52 点赞:次
1.为了防止支出碎片化、提高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各地可以根据乡村振兴实际需要,坚持精打细算,打破分项计提、分散使用的管理方式,整合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重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土地出让收益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农村,按理说:取之于民,这一大笔土地增值收益却没有用在农业农村上,而是变成了取之于农,土地出让金收入一大部分用在了城市建设上,远远对农村农业的发展推动很小。在收入不够的情况之下,细究这两种方式,都涉及到土地出让收入的具体比例,一个是10%。
2.时代财经:在《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是城乡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当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逐步达到50%以上计提,如果计提基数小于土地出让收入的8%,则按不低于土地出让收入8%计提。是土地出让成本性支出的标准很难统一规定,一些地方很容易通过做大成本性支出,来缩减土地出让收益,导致政策效果大大缩水。
3.全省按照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逐步达到10%以上计提。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偏低,是造成农业农村建设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4.并且和土地相关的补贴也会增加,包括土地流、租赁的费用,以及拆迁补偿等等。
5.随着农村土地出让收入回归农村,未来农村建设的资金将逐渐增加。

一、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出让收入50%用于农村),要怎么样评价
1.我国每年土地出让收入已经达到了七万亿元的规模。地方财政会不会吃紧现在一些地方财政比较紧张,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会不会对地方财政收支带来影响。
2.土地出让收入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乡村振兴任务比较重,是土地出让收入又不够,会不会出现一些地区计提资金用不完、另一些地区不够用的情况。因为土地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开发商价高者得的竞拍方式以及银行等金融部门投入资金共同作用,将土地出让的价格推高。通过政策调整,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村和农民的比重,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
3.土地出让收入分布很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中心城市土地出让价格高;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价格较低。至于现代农业,可以通过土地出让金的增加,培育优良的种子公司等,把农业的种子培育得更好一些,使得产量得到更好的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将严禁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确保土地出让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严格核定土地成本性支出,不得将与土地前期开发无关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成本纳入成本核算范围。
4.这样才能在新的一年里,在良好的农业政策的引导下更好的发展生产,毕竟顺着大方向走才是对的。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为此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将从明年开始分步实施改革,允许地方分5年改革到位,到2025年达到目标要求。

二、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出让收入50%用于农村),怎么去分析
1.严肃查处擅自减免、截留、挤占、挪用应缴国库土地出让收入以及虚增土地出让成本、违规使用农业农村投入资金等行为,并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土地出让收入现在一年高达七万亿元,今年有可能突破七万亿元。
2.全国每年土地出让收入六七万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每年增加了600亿元至700亿元三农投入。《意见》还特别规定,北京、上海等土地出让收入高、农业农村投入需求小的少数地区。为何调整土地收益分配韩俊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投入,必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为此要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
3.此次《意见》要求,严格核定土地出让成本性支出,不得将与土地前期开发无关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成本纳入成本核算范围,虚增土地出让成本,缩减土地出让收益。按照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逐步达到10%以上计提。如果出现明显降低的现象,就有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必须进行查处,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4.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第一个层面,就是成本核算方面的两本账。土地价格的节节攀升造成了土地出让收入的增长,客观上形成了土地财政。
5.不能因为土地出让收入资金增加了,就减少一般公共预算支农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