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收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的定义)
作者:罗国军 发布时间:2022-04-14 10:45:00 点赞:次
1.由于内部控制失效而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破产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企业也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对内部控制的投入,过度的投入会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降低。
2.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随着内部控制成本的不断增加,会增加企业的整体边际效益。
3.国内外因内部控制失效而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破产的事件屡见不鲜。
4.笔者拟从重要性原则的角度。结语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把利器,过少的内控投入,意味着企业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发挥不出内控的效果,风险得不到控制,造假、经济犯罪事件就会频发,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使企业收益降低。
5.这一点较好的诠释了成本效益原则,即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程序的成本不应超过预期的效益,应该在内部控制成本与效益中找出内部控制的最适宜点。过度的内部控制挤占了企业的有限的资源,限制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降低了企业活力,同样会使企业收益下降。高昂的实施成本将内部控制是否有必要执行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成本收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的定义),怎样研读
1.内部控制成本效益原则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期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益,控制管理成本。包括资金活动控制、采购业务控制、资产管理控制、销售业务控制、研究与开发控制、财务报告编制控制、全面预算控制、合同管理控制、内部信息传递控制、信息系统控制。是指内部控制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在企业内得到良好运行所应达到的控制目标之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等。
2.成本效益原则在投资理财中的运用回到投资理财中。企业层面控制,是指对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直接相关的控制。
3.企业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如图1所示:内部控制成本的投入存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该法则在内部控制上的应用就是企业内控的80%的风险来自于20%的内部控制点。

二、成本收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的定义),如何成功评述
1.同样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当额外效益<额外成本时,若出现重大缺陷很可能会严重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影响企业无法及时防范和发现严重偏离控制目标的情形。企业合理的内控成本投入意味着企业的内控没有,企业自上而下高度重视,风险意识较强,加强了对内控执行效果的有效反馈。企业应不惜代价确保高重要性高风险领域不出现重大缺陷。
2.从重要性原则的视角谈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效益原则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在会计系统中指,一项活动的收益必须大于其成本,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是指在建设、运行以及维护内部控制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失去的资源。
4.在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首先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程序,具体包括人工费用、调研费用、咨询费用等。益原则下做的成本管理。
5.企业在设计好内部控制之后,就需按照已设定的内控程序严格加以执行。一般包括人员工资费用、职工培训费用、评估风险费用、监督执行费用等。虽然这些收益不能直接构成企业的利润收入,是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