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税和纳税ppt(征税和纳税的区别)
作者:张德明 发布时间:2022-04-18 15:29:43 点赞:次
1.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税收不具有偿还性或返还性。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述我国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意义。从含义中可以认识到,增值税的征收对象是增值额。
2.税收的无偿性同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极大,因而要求征税的固定性,这样对纳税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对国家来说可以保证收入的稳定。特别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具有为广大生产者谋福利的性质。服装厂将这批布料加工成服装出售给百货商场。
3.正因为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所以它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普遍、最可靠的一种形式。
4.能力目标:通过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的学习,同学们能提高自己分析、理解基本原理的能力,提高自己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自己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权力: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税收的强制性决定了税收的无偿性,而税收的强制性又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又决定了税收的固定性。
5.例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2所得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6.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征,这是税收区别其他财政形式的显著的特点。

一、征税和纳税ppt(征税和纳税的区别),要怎么诠释
1.即该纳税人在本期间新创造的价值。对国家的约束表现在:国家只能按税法规定的标准征收,而不能无限度地征收。
2.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个税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收入水平的调节,有利于理顺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其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3.就具体的征税过程来说,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即为国家所有,既不存在对纳税人的偿还问题,也不需要直接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国家税收参与社会物品的分配是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相对性: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具体的征税标准是可以改变的。
4.部分地区8月份的工资在9月份发放时却按照2000元的起征点来征收。税率:基本税率为17%。增值税税率分为三档: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和零税率。
5.税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这笔增值税由纺织厂上缴国家,并在开具给服装厂的增值税发票上明示。的销售价为15000元。
6.上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由之前的28%下降到8%以下,从而使个税纳税人数由之前的约8400万锐减至约2400万。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
7.这只是变动征收标准,而不是取消征收标准。税收的三性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8.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的主要标志。维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国当前税收征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二、征税和纳税ppt(征税和纳税的区别),要怎么样阐明
1.具体到一个生产单位,增值额是指这个单位的商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扣除购进商品和劳务所支付金额的余额。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减税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税收的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如:利润、国债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的基本标志。
2.税收的特征反映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根据居民工资水平的实际情况,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能力目标:通过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基本原理的能力,提高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应纳税额为年应纳税额除以12再乘以应纳税月份数。个人所得税是与公民直接相关的税种。落实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4.它有利共1课时征税和纳税高中思想政治人教2003课标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理解和掌握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关系;了解我国的税种分类,理解和掌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5.教师:小结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关于税收三个特征的联系要掌握两点。可以与财政分配宏观调控等知识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