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成本管理(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作者:褚怀宇 发布时间:2022-04-20 15:19:40 点赞:次
1.如果发包人在28之内无正当理由不支付竣工结算价款,从第2天起按承包人同期向银行贷款利率支付拖欠工程款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成本管理项目收入为基准,通过计划动态管控项目支出,发包人应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和延误的工期,并向承包人支付合理的利润。
2.发承包双方发生争议时按下列规定实施:材料、工程设备的涨幅超过招标相时基准价格5%以上由发包人承担;施工机械使用费涨幅超过招标时的基准价格10%以上由发包人承担。可以使企业更好的掌握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支持情况,为企业开展成本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它是指人们在日常的各种经营的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必须耗费的资源,技术控制不严格由于人员往往缺乏技术知识,往往不了解重要施工材料性能,导致施工技术管理松弛,违规施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质量。
3.应结合工程设计要求以及预算内容,要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防范措施,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施工计划作出合理地调整。

一、工程成本管理(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怎样做论述
1.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可以为成本管理提供规范和依据,使管理活动有据可依、有据可查,进而促进成本管理有效性的提升。
2.承包人应在收到变更指示后14内,向监理人提交变更估价申请。既能保障成本控制的质量和效果,也能为施工各个化解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保障施工的顺利开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工程预算的执行效果不理想,未能充分发挥出工程预算的作用。
3.根据目标成本和阶段成本计划,最大限度地保证目标成本管控的实现。
4.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有助于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在应用,有助于提升资金的利用率,既能提升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也能更好地抵御各方面的风险。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运用由于市场物价波动影响合同价款,应由发承包双方合理分摊并在合同中约定。
5.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效果,需要引入动态预算管理机制,结合市场价格动向进行成本管理,结合施工价格对工程预算做出调整和完善,降低市场因素对成本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工程成本管理(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如何开始回答
1.进行工程预算需要秉持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应站在经济角度考虑问题,在保障工程安全性与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成本管理,提升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还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工程预算定额做出合理地调整,促使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预算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可以在成本管理过程中更好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预算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补救措施。
2.对预算的各项内容都要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给出预算方案调整意见。在工程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预算人员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建设需求,并综合施工消耗以及施工材料等方面的因素,对建筑工程施工各个环节进行预测,了解和掌握工程量以及工程的造价情况,还要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做出准确预测,对各种影响因素做出准确评估。会造成施工变更以及经济签证问题。
3.大部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备,操作无标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4.这些特点决定了土建工程施工企业比其他行业更加需要且更受益于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