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原则(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
作者:蒋代波 发布时间:2022-04-23 03:48:57 点赞:次
1.在会计处理有两种以上的方法可供选择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避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性,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收付实现制也是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原则。如果将一项收益性支出误作为资本性支出,如果将一项资本性支出误作为收益性支出,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并且如果一笔经营业务的金额在收入、费用或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就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甚至不一定严格采用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如果金额在收入、费用或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就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
4.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特征是决策的有用性。它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以及作为对以上原则加以修正的一般原则。㈡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将收入与对应的费用、成本进行对比,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财务原则(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怎么样才能举例
1.历史成本原则的依据是:成本是实际发生的。非盈利组织为了简化核算,都以收付实现制作为记账的基础。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
2.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通常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3.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等。二者都是服务于具体的单位。
4.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5.以历史成本作为资产的计量原则符合真实性的要求。谨慎原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提取各种准备,就属于谨慎原则的滥用。凡是收到现金的期间作为收入实现的期间,凡是支付现金的期间作为费用的归属期间。
6.即取得资产日所花费的成本,会计工作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应当考虑各方面的信息需求,要能够满足各方面具有共性的信息需求。

二、财务原则(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如何开始论述
1.权责发生制原则是用以确认收人和费用归属期的原则。历史成本是由买卖双方决定的,且能够由第三者加以验证。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2.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简明、易懂,能够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准确掌握企业的情况。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
3.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为了正确地核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都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
4.要求及时收集会计数据,应及时取得有关凭据;对会计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按规定的时限提供给有关方面。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能够比较,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对会计指标应规定必要的范围和标准。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5.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初级会计职称是我国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必备的基本证书。上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之间有密切联系。由此产生了以历史成本为主,其他计量属性并存的现代会计计价基本格局。
6.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主要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