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税收优惠政策(本月/商讯)
作者:王廉君 发布时间:2022-10-06 23:57:56 点赞:次
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说,采购环节是企业必备的环节。有统计表明,采购环节每节约1%,企业利润就会增加5%-10%,因此对生产型企业采购环节进行税务筹划很有必要。
近期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此类型税筹的经典案例,可以了解下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货身份

李老师入驻企业后找来财务小王了解公司情况,购货方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开具的专用发票可以按3%的税率抵扣税款,购货方取得一般纳税人开具的专用发票,则按13%的税率抵扣税款,如果是取得普通发票,则不能进行抵扣(除农产品外)。因此,企业在选择进货对象时,必然要考虑上述税收规定的差异。
由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之间存在税收抵扣差异,小规模纳税人为了留住客户,会采取降低价格的方式进行销售。那么作为采购方,究竟多大的折扣幅度才能弥补无增值税专票抵扣带来的损失呢?李老师帮助做了一个核算,这里存在一个89.7%的价格折让临界点。

那么就面临着三种情况,当小规模纳税人的购进价格为一般纳税人的购进价格的89.7%时,两个渠道的进货收益是相等的;当小规模纳税人的报价折扣率低于89.7%时,向一般纳税人采购获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税额将大于小规模纳税人的价格折扣;只有当小规模纳税人的报价折扣高于89.7%时,向小规模纳税人采购才可获得比一般纳税人更大的税后利益。
那么对于张总公司而言,从小规模纳税人进货每件26元、一般纳税人进货每件32元,折扣率为26/32=81.3%,小于89.7%临界点,则应选择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进货。

对比下来,从小规模纳税人进货净成本比向一般纳税人进货净成本少近46万元,所以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进货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