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税收优惠政策(实时/表述)
作者:王国文 发布时间:2022-10-07 13:41:06 点赞:次

2021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税收收入达346亿元,同比增长29.1%。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面向未来“四高五新”的产业定位和20条专项支持政策。请听报道:
过去一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家,占全市新增数的10.7%,新增民营企业总部13家,占全市新增数的11.4%,累计引进总部类企业超过400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类企业占比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倍,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能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鲍炳章介绍,商务区未来将聚焦“四高五新”发展重点产业:“在重点产业形态方面,主要提出‘四高’,就是打造高能级总部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溢出会展经济发展;从产业的门类来说,聚焦‘五新’,聚焦数字新经济、低碳新能源、生命新科技、汽车新势力、时尚新消费。”
近期上海出台了针对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专项支持政策。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华杰介绍,政策共4个部分20条举措,分别对应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三大核心功能以及要素保障:“具体包括建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项目储备库、设立民营企业总部培育库、制定会展经济发展专项政策、加快公交网络研究、合理提高区域开发强度、优先保障商务区内重大项目土地指标等。”
围绕加快建设“宜商、宜业、宜居、宜行”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还将成立“虹桥国际服务商联盟”,引进高水平国际商务合作伙伴;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建设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虹桥园;重点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和人才公寓建设。
鲍炳章说,长三角全域轨道交通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规划建设沪苏湖、沪乍杭、通苏嘉甬等高铁,扩大高铁辐射范围。加快建设虹桥和浦东机场联络线、嘉闵线、13号线西延伸、2号线西延伸等规划线路。实施智慧交通管理、优化交通引导标识系统,打造出行更便捷、换乘更高效、体验更友好的出行环境。”
放眼长三角,近三年商务区跨城通勤就业规模增长46.9%;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医疗资源和技术共享,正成为长三角的“超级医院”;商务区内国际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以长三角产城融合为特色的高品质国际化社区正在形成。
副市长、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主任宗明说:“围绕创新、改革、开放这个三个关键词。做强区域核心功能,带动长三角协同创新;重点围绕统筹跨境和离岸政策的创新,破解市场主体痛点难点等方面,加大力度进行探索改革;充分发挥进博会的重大战略平台作用,以扩大对外开放来深化对内开放,推动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努力成为长三角营商环境质量最好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孙萍
编辑:山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