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经开区税收返还(当日/阐述)
作者:闫丽 发布时间:2022-10-08 10:27:41 点赞:次
原标题:淄博经济开发区成全市转型发展新阵地 基础设施一年巨变“一带四区”破茧成蝶
李海军是一名房地产销售公司的经理,他们接手的项目位于淄博经济开发区,每天他都要往返于张店和经济开发区之间。这一年来,他对淄博经济开发区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受:“感受最明显的是很多道路同时开工修建,建设速度极快,现在经济开发区与淄博主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渐渐露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样子了,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淄博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一年时间,发生的变化让市民有目共睹。
七条主要道路建成通车。
孝妇河沿岸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齐鲁医药学院新院区已奠基动工。
张江科技园、京宏智能机器人等项目快速推进……
一座活力四射的新城正悄然崛起。
一个区域的一年巨变
短短一年,淄博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经历了巨变。
一个基础设施齐全、创新创业高度活跃的产业创业带高地正在迅速崛起:淄博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道路13条,开工8条作为主城区重要城市道路路网建设,其中7条道路已经建成通车;启动全流域11.6公里孝妇河综合治理工程,景观湖、滨湖公园、四座跨河大桥等工程迅速推进,生态功能和产业功能逐步彰显;全面推进区域整体城镇化改造,共涉及31个村,先期启动11个村棚户区改造;全力推动招商引资,今年策划实施了一大批产业项目,涉及投资额度达139亿元,80%以上已经开工。一个以健康产业、机电装备、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为主导,以与之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为辅助,并配套金融、物流等服务业,着力打造形成“一带四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12月12日8:00许,淄博经济开发区建设局项目负责人许健就已经出现在了孝妇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工地上,“因为工程需要,有个配电箱需要移除,得协调供电部门。”许健说,自从项目开工以来,他就一直靠在工地上,工作强度是以前他在乡镇工作的数倍。“大家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毫无怨言。”孝妇河项目总投资8.4亿元,由中规院负责规划设计,突出生态功能和产业功能,形成一个占地7500亩的生态长廊,在沿岸聚集总部经济,布置CBD带,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工程预计于2017年11月竣工。
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加班加点对经开区工作人员来说是常事。自从今年3月工程开工以来,负责道路施工的建设局项目负责人崔可就没有休过一个周末,工地上有事随叫随到。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人民路西延、联通路提升改造、中润大道西延、学院东路项目、柳园路项目等相继完工。
“一年来,经开区领导班子全身心投入开发建设,见机遇抢机遇、遇难题破难题、没路子找路子,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广大干部群众敢于担当、奋发进取,始终保持‘两天并作一天干’‘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状态。经开区今天的局面,是全体上下奉献的结果。”淄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丛锡刚说。
淄博经济开发区全面实行一线工作法,以项目建设为纲,大力推行“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干事、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的工作机制。建立了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六个指挥部,每个指挥部由分管领导任总指挥,走出办公室,到重点工程现场坐镇指挥;各部门负责人深入项目建设主战场,设置挂图作战站牌,落实责任。全区80%的机关干部实行驻扎蹲点,现场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经开区成立之初,在管理部门设置上,实行大部门制,对管理职能集中整合优化配置,大大简化了部门设置,管理层面更轻化简化。在区与镇层面上,实行“区镇合一、联合办公、统筹资源”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以部门为单位统筹业务工作、以指挥部为单位统筹项目建设,区镇两级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办公,减少了管理层级,行政效率大大提高,推行简政放权和服务下沉,将更多的权力放到镇上,将区里更多的服务力量带到镇上,区机关工作人员工作重心下移,直接对接北郊镇包片干部和村干部,就地服务。“很多人都对经济开发区的办事效率和速度印象深刻,一般性项目审批仅需要两个工作日就能完成。”经开区产业一局局长巩方胜说。
其间,淄博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准确定位、精心指导,充分给予人财物的权限,基础要素保障有力,区域优势愈加明显,实现既定目标更为明朗;市直各部门在政策、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全力支持,有力保障了项目落地和工作开展;特别是,周村区主动配合共进,合力做好教育、文化、卫生、城镇管理、社会保障以及民生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保障了经开区的顺畅运转。在各方面的支持和经开区的努力下,经开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总体局面基本拉开,合力共建经开区的良好工作氛围已经形成。
“中国硅谷”青睐淄博,“一带四区”渐已成型
“与经济开发区合作投资,我们看中的是招商引资的环境和区位优势。”山东乾宏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宪峰说,经过考察对比,淄博经济开发区不但可以通过税收返还减少企业负担,而且在项目建设上具有成本资源优势。
据了解,他们投资建设的张江·淄博产业园,引进上海张江集团项目,具有面向全球的资源优势和管理经验。项目采用PPP模式,充分运用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规划占地316亩,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总投资22.1亿元。项目分两期推进,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投资8亿元,现已开工建设。同时,与上海久有基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引入优质项目和张江品牌资源,扶持孵化优质企业。“项目建成后将转移上海25个园区的产能。”据了解,张江高科技园区,被誉为中国硅谷,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南部,是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2011年被列为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经开区自成立以来,通过提供优质政务服务和优惠配套政策,先后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除了正在建设的张江·淄博产业园,创业创新梦工场也已经投入使用。这里将成为大学生创业和附近村民创业的孵化器。京宏智能科技公司机器人、弗徕威智能机器人、山东省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淄博分中心等20多个项目也在建设之中。
2016年11月4日,在淄博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一周年之际,淄博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加快推进淄博经济开发区发展专题会议,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淄博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财政、金融、项目等方面给予经开区充分支持。将经济开发区定位为全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产城融合发展的样板区、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孝妇河沿岸 综合CBD带
立足孝妇河水系优势,实施全流域综合整治。突出生态功能和产业功能,生态功能就是建设一个占地7500亩的生态长廊,搭建起区域水系生态框架;产业功能就是在沿岸布置CBD带,聚集总部经济、研发中心、创业中心,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形成服务配套功能齐全的孝妇河沿岸商务带。
◇健康产业园
围绕打造省内一流的生态健康产业集聚地的目标,立足产学研一体发展,在原新华医疗基地的基础上,继续连片拓展,逐步形成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康复养老等为产业特色的健康产业园;同时加大重大项目的招商力度,建设全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助推全国著名医药企业在经开区落地投产,力争五年内健康产业销售突破300亿元。
◇机电装备产业园
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三金玻璃机械、科明光电等先进制造业企业为龙头,带动装备制造、机械加工、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机电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成为引领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的最主要平台。
◇电子产业园
致力打造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全产业链园区,以电子信息和电子商务为主导,主要针对接轨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的经开区主导产业,如互联网+“机电装备、健康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同时,积极对接引进世界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打造成为位居全省前列的电子产业园区。
◇文化创意产业园
立足文化名城建设,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打造集文化产品研发、软件开发、游戏动漫制作、广告设计等为一体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全力加快创意产业的引进、创意人才的集聚和创意品牌的引荐,建设成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