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洼地返还增值税(当日/认识)
作者:张新向 发布时间:2022-10-09 13:30:41 点赞:次
税收洼地是什么呢?
税收洼地是指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在其税务管理辖区注册的企业通过区域性税收优惠、简化税收征管办法和税收地方留存返还等处理方法,实现企业税负降低的目标。

近几年各地政府,特别是一些财政状况差的地区为了提高当地的财政收入都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招商,也就是企业不需要实体入驻办公,只需把工商注册地落户在园区就能享受当地政府给的税收政策。这样的地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税收洼地,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税收洼地园区也不少,很多老板和财务都有接到税收扶持政策的招商电话,可你真的就了解清楚了吗?

税收洼地总部经济招商有什么优势呢?
优势一:简化税收征管办法实现节税,利用税收管理上的“核定征收”的办法。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核定征收来计算企业所得税或合伙制、个人独资、个体户的个人所得税。针对一些缺乏成本发票、无票支出、利润虚高的企业非常有优势。
优势二:享受优惠的方式多样化
相比传统的招商引资动辄需要投资几百万相比,目前大部分税收洼地招商都是采用总部经济的模式,企业不需要实体入驻办公,只需把工商注册地址落户税收洼地园区就能享受优惠。
企业入驻方式可以设立新公司,将原公司的业务分流给注册的新公司以实现节税;还可以在税收洼地办理分公司,以分公司承接业务实现节税。
优势三:利用税收地方留存返还实现节税
为了吸引企业入驻,“洼地”的地方财政都会把地方留存税收资金拿出来对企业进行税收返还,奖励多的时候可以达到企业纳税的30%甚至更高。同时企业也能为当地财政创造收入,实现双赢局面。
这三点对于很多企业老板来说,算是比较有针对性了。这样的条件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很难让企业不产生想法。
但是如何选择税收洼地,如何合理地进行业务的筹划来入驻税收洼地是需要企业特别重视的。近几年由于网络信息的发达,很多老板接收到这样的信息后,不多加辨别就一头扎进了税收洼地。由于接受的信息参差不齐,对于税收洼地的信息了解不够深入,没有进行慎重的选择和辨别,入驻之后才发现和想象中的情况有差距,甚至对原本业务的开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目前市场上做税收洼地总部经济招商的有三大套路。
套路一:数字游戏高比例返税政策吸引入企业入驻
税收洼地对总部经济招商入驻的企业有财政补贴,也就是我们说的税收返还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增值税和所得税进行比例返还。很多园区的招商平台在网络上打出超高返税比例(返税70%,返税80%甚至全额返还)的广告来吸引企业。
简单分析下,目前我国的是税收财政是以多级分成制的,其中包含了中央、省级、市级以及区级财 政。以重庆举例说明,企业缴纳了100万的的增值税,其中50万是属于中央财政所得,32.5万是市级财政所得,13.5万是区级财政所得。税收洼地的返还都是以地方政府留存比例来返还的,很多地区留存只有13.5%,招商平台打出80%高比例返税的幌子来吸引企业,实际测算下来返税比例还不如高比例留存地区30%的返税。很多企业往往没有注意细节,当入驻开始财政兑现后才发现实际拿到的比例较少。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地方政府为什么要开展总部经济招商,其实就是为了多提高一些财政收入,除了在地方财政数据上要好看以外,也能实际给财政创造一些收入,企业能够拿到一些优惠,地方能提高一些收入,这才是地方政府想要的是双赢局面。
套路二:高比例税收返还吸引入驻后不能及时兑现
很多企业在选择税收洼地时往往只关注返税比例的高低,并没有了解到返税的兑现时限是否及时。 要知道最先发展总部经济招商的地区是上海,慢慢的其他城市也开始学习这样的招商模式。
最近几年总部经济招商发展越发火热,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工业园区或者产业园都在做总部经济招商。要知道虽然到处都在招商,但是各地的招商经验不一样,管理水平也不一样。一些成熟的园区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内部针对总部经济招商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准确核算出来招商成本,合理控制财政预算,给到企业的返税比例都是能够按承诺及时兑现的。但是很多兴起的税收洼地园区,由于近几年才开始总部经济招商,对于流程和审核机制都相对不完善,在兑现返税承诺时候总是会出问题。很多新开发园区由于没有大的企业做背书,只能选择承诺高比例返税。当需要兑现的时候成本核算不合理导致相应的财政紧张,以至于返税比例太高无法兑现,甚至出现企业和当地园区政府对簿公堂的都有。最后伤了企业的心也失去了对外的公信力。
套路三:无资质招商平台随意带节奏,招商市场混乱无法获取准确信息。
园区开展总部经济招商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政府公职人员不够怎么办?目前园区基本上都是授权第三方招商平台对外进行招商,对于招商平台都是需要审查并授权的。市场上很多招商平台并非授权招商平台,给企业介绍政策的时候不明确,有些企业明明已经不符合入驻要求了,还告诉企业可以入驻。待企业准备工作都做好入驻时才发现不符合入驻条件,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成本。这样的招商平台都是有了相应的企业客户后,再把企业介绍到相应的招商平台去入驻。他们往往没办法及时获取园区最新的政策信息,对于一些行政事务的处理也会有滞后性。企业入驻后才发现自己所有的信息获取以及事务处理都是经过两次甚至三次转手才能成功执行完成。对企业的运营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