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经营所得税计算方法(近期/信息)
作者:邵国华 发布时间:2022-10-16 01:33:36 点赞:次

一、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7号现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经营所得,是指:
1、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
2、个人依法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3、个人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
4、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注意:没有办登记,实质上属于个体经营性质的个人所得也适用于这个税目。
二、适用税率
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注明: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三、应纳税所得额
1、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即: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
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成本、费用,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称损失,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3、取得经营所得的个人,没有综合所得的,计算其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减除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在办理汇算清缴时减除。
4、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未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主管税 务机关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或者应纳税额。

四、纳税申报
1、申报期限
(1)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办理汇算清缴。
(2)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经营所得,应当分别合并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可以委托扣缴义务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办理汇算清缴。
注:综合所得按月(季)预扣预缴,按年汇总计算,次年3月1日-6月30日汇算清缴;经营所得按月或按季预缴,下月或下季初15日内预缴税款,次年3月31日前汇算清缴;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按次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
2、申报方式
(1)办税服务厅
(2)江苏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扣缴客户端
(3)自然人办税服务平台(网页版):网址(江苏)
https://its.jiangsu.chinatax.gov.cn
个体工商户业主(定期定额户除外,下同)、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和合伙企业自然人合伙人(以下简称“投资人”)可以直接通过自然人办税服务平台网页WEB端自行办理纳税申报,首次访问需要先实名认证注册。
江苏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扣缴客户端

3、申报表
(1) 《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A表)》。该表适用于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承包承租经营者以及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中国境内取得经营所得,按查账征收办理预缴纳税申报,或者按核定征收办理纳税申报。
(2) 《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B表)》。该表适用于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以及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中国境内取得经营所得的汇算清缴申报。
(3) 《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C表)》。该表适用于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以及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中国境内两处及以上取得经营所得,办理个人所得税的年度汇总纳税申报。

五、实例讲解
1、江苏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客户端申报表填写
(1)《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A表)》填写:
(2)昆山市某某机械厂为内资个体,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9年1月份成立,2019年7月10日申报第二季度个人所得税生产经营所得,截止2019年6月30日财务报表如下:

《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A表)》

(1)收入总额:填写本年度开始生产经营月份起截至本期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取得的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各项收入总金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成
(2)成本费用:填写本年度开始生产经营月份起截至本期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及其他支出的总额。
(3)利润总额:填写本年度开始生产经营月份起截至本期的利润总额,填写好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自动计算。
(4)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写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