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的规划(实时/要点)
作者:原韦强 发布时间:2022-10-17 15:07:00 点赞:次
最近一段时间,众多网红由于个税问题被查处,最严重的案例,查补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合计金额超过13亿元。个人所得税,作为与每个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税种,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最早颁布于1993年10月31日,最新版本2018年8月31日(第七次修正)立法通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个税法相比之前的版本,还是有很大的变化。
新个税法,不再以国籍作为征税对象,而是通过“住所”和“居住时间”为标准,分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居民个人承担无限纳税义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所得,均要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83天的个人。这里的“住所”,是指习惯性居住地,纳税人由于工作、学习、探亲等原因在境外居住,这些原因消除以后,就会回到中国境内居住,则中国即为习惯性居住地。个税“中国境内”的概念,是指中国大陆地区。
习惯性居住地为中国境外人员的个税参考下表,来源见右下角。

右下角看不见的一个字为:是!
新个税法的纳税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单独计征个人所得税。
一是经营所得,指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以及个人承包承租所得、其他生产经营所得(如彩票代销业务等)。以每个年度的收入,减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是股息、利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和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税率20%。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所得额全额缴纳个税,目前储蓄利息免税。
财产租赁所得,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余额部分缴纳20%的个税。
财产转让所得,按收入减除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的余额,缴纳20%的个税。
三是综合纳税所得,居民按年合并计算纳税,实务上由扣缴义务人按月预扣预缴,非居民按月或者按次分别计算个税。

综合纳税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所权使用费所得,居民个取得这些所得,需要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居民个人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设计、装潢、法律、演出等非雇用的各种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专利、商标等)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20%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算。
一、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当前,养老等社会保险费用和住房公积金是两个体系,缴费基数是不一样的。住房公积金的缴费比例为5%-12%,缴存的金额完全是归员工个人账户所有,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余额参照同期的银行定期利率分别计算。
住房公积金是企业与员工可以考虑的一种节税方式。
二、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婴幼儿照护费等支出。
子女教育、婴幼儿照护费,基本上理解为从孩子出生,一直到孩子不再进行学历教育之前,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期扣除。

赡养老人(年满60岁以上有血缘关系的长辈),独生子女的每月2000元的标准限额扣除。有兄弟姐们的需要分摊,每人分摊的额度最高不超过每月1000元。
继续教育,本人进行后续学历教育期间每月扣除400元,同一学历扣除期限最长不能超过48个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当年,按3600元定额扣除继续教育费。
大病医疗,纳税年度个人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80000元以内据实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首套仅限一套的住房贷款利息,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最长240个月。租金,按城市的人口规模,每月按800、1100和1500元的三个扣除标准扣除,租房合同或协议备查。

子女教育和婴幼儿照护费,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可以考虑在个税税率高的夫妻之间进行选择,一经确定一年内不能变动。
三、其他扣除。
企业可以参照当地的生活消费水平,制定合理的书面标准,按月补助员工一部分工作相关的支出。
电话费、用车补贴、误餐补贴和差旅费津贴等,这些内容有一些省份有明确标准,比如天津,电话费每月最高不得超过500元(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公告2017年第7号 )。吉林的用车补贴(吉地税发[2007]69号),长春、吉林市暂定每人每月2500元、其他市(州)暂定2000元、县(市)暂定1500元,标准以内据实扣除。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按相关规定,可以支付给员工一部分非货币福利(如普惠制的旅游,防暑降温费,春节探亲费,员工团建费等)。
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按相关标准可以税前扣除。除商业健康保险外,都是退休以后领取,领取时也是要缴纳个税。比如“个人养老金”之前的领取时实际税负是7.5%,最新的规定是3%(2022年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未来税率怎么样未知。
四、年终奖,可以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2023年12月31日前有效,财税2021年第42号)
主要两个重点,一是速算扣除数使用月度扣除数,就可能会出现奖金高,税后奖金额比奖金总额低的人还少。二是年终奖与平时工资要合理区分,也就是两者的税率尽量保持一致。
五、对于税率超过20%,甚至更高的高管,更加需要平衡年终奖和平时工资的合理区分,同时可以考虑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