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微利企业税务筹划流程(当日/解释)
作者:郭和斌 发布时间:2022-10-21 20:12:07 点赞:次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以支持小型微利企业的发展。为了享受这种税收优惠,许多企业进行了税收筹划,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如果规划不当,很容易造成风险或失败,应引起重视:
一、关注临界点税负,税收筹划的方法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2019〕第13条规定,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25%,企业所得税按20%的税率缴纳;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减50%,企业所得税按20%的税率缴纳。
小微企业的临界点主要是300万元和366.67万元。

图片来自网络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应纳税所得额从300万元增加到301万元时,实际税负急剧增加近17%;当应纳税所得额为36.67万元时,税后利润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为300万元(均为275万元),也就是说,当应纳税所得额大于300万元时,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小于增加的税负。
因此,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万元,特别是300-366.这一区间的企业,应当通过合法合理的税收筹划,将所得额降至300万元以下。
二、关注组织形式规划法,综合分析决策
所谓的组织形式规划方法是将一个企业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这是一种更有效的规划方法,因为通过分离,它不仅可以减少三个小型微利企业的核心指标,如资产总额、员工人数和应纳税所得额,还可以增加成本限额的扣除基数。例如,将销售部门设立为独立会计的销售公司,通过向销售公司销售产品,然后由销售公司实现外部销售,可以直接带来近两倍的销售收入,达到提高广告费用和商务接待费扣除基数的目的。例如,将销售部门设立为独立会计的销售公司,通过向销售公司销售产品,然后由销售公司实现外部销售,可以直接带来近两倍的销售收入,达到提高广告费用和商务接待费扣除基数的目的。此外,分离后,增值税负担(一般纳税人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可以说是一石杀死许多鸟,一箭杀死许多鸟。
三、注重资产总额指标的规划,保持稳定的资本结构
资产总额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长期资产,即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财税〔2019〕13号规定,小微利企业总资产不得超过5000万元。因此,要想达到小微利企业的标准,就必须重视该指标的规划,其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有:
1.注意规划方法的选择。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优先解决应纳税所得额301万元、资产总额5001万元的规划方法:如组织形式法、递延收入法(严格按照标准和税法确认收入,防止推迟确认)、租赁资产法、费用法、公益捐赠法等,以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2确运用会计政策。在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等制度的基础上,灵活进行会计处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税收利益。如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存价格下跌准备、坏账准备、加折旧合格固定资产等,以降低资产账面价值。当然,资产减值、加速折旧可能涉及后续所得税最终结算调整,但两者不矛盾,小型微利企业资产总额指标价值是会计处理的结果,只要会计处理合法合规,税法无异议;至于资产减值的税收处理,您在计提时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即使在结算时增加,也不影响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此外,由于会计处理错误,还应注意不符合小微利企业条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