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返还款财务排查(当日/阐述)
作者:侯志升 发布时间:2022-10-22 08:17:19 点赞:次
你熟悉退税吗?最近有粉丝反馈,一些地方税务局打电话申请退税。但是,企业退税后,他们说要检查企业。现在很多小伙伴上班都很担心。他们不想退税,但他们,但他们必须退税。如果他们退款,他们必须再次检查。每个企业的财务都有这种痛苦吗?
01
留抵退税, 必须退吗?
答: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增值税期末退税政策实施的公告》第十一条规定,纳税人可以选择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税,也可以选择结转下一期继续扣除。
因此,符合退税条件的企业不能申请退税,选择继续扣除。然而,地方税务局在征收和管理方面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西安税务局明确表示,在电子税务局提交退税申请时,应说明不申请退税的原因。”
一些小伙伴可能会质疑,由于税法规定,纳税人可以选择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税,也可以选择在下一期结转继续扣除。为什么有些地方税务局会强迫纳税人退税?
国家明确:确保所有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存量在6月30日前退还,符合条件的中型企业退税也应提前完成。
根据财政部 2022年第14号,大规模退税留抵税额!最新政策扩大增值税全额退税政策行业范围(此处不展开)。
注:根据财政部 2022年税务总局第17号公告,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中型企业,自2022年7月纳税申报期起,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
增值税退税,怎么做账?
举个栗子:A4月份,公司收到5万元的退税: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款:应纳税-应纳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50000
因此,国家要求在6月30日前退休,当地税务局将积极要求符合条件的纳税人退税!
当地税务局没有强制要求退税的小伙伴们,现在看起来很幸运,有选择,但担心的是退还还是不退还?
当地税务局没有强制要求退税的朋友现在看起来很幸运,有选择,但他们担心的是退还还是不退还?如何判断?
03
退税是退税还是不退税?根据目前的退税实施情况,符合条件的企业是真退,欺诈骗取退税的是真打。
因此,企业本着打铁需要自己努力的原则,最好在主动申请退税前进行自查,评估自己的税务风险,避免落入骗取退税的深坑。
建议企业从以下几点进行自查:
1、判断企业是否符合退税条件
(1)是否符合留抵退税的基本条件
例如,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是A级还是B级;退税前36个月内是否存在欺诈、虚假发票、逃税处罚;是否享受退税政策。
(2)是否属于小微企业或制造业等特定行业企业。
(2)是否属于小微企业或制造业等特定行业企业。
例如:行业类型、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是否正确填写,企业划分是否正确选择。
此外,企业不符合14号公告的退税条件,但符合2019年39号公告规定的条件的,也可以按照39号公告的规定申请退税,但只能申请增量退税。2.企业销项税是否存在问题
一般来说,销项税低于进项税,那么为什么销项税这么少呢?风险分析如下:
(1)是否存在隐性收入,如取得销售款挂账,或私人收款,或不开票未申报等。
(2)企业是否视为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售项税,如对外投资、捐赠、偿还设备或货物债务等,以及简易计税、免征增值税和集体福利的自产货物。
(3)企业收取的额外费用是否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4)企业发生的混合销售和兼营,适用税率是否正确,是否故意适用低税率。
(5)企业是否存在通过低税率、免税等税收优惠转移销售收入的问题。3.企业进项税是否存在问题
进项税最大的问题是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虚抵进项税。判断企业的采购业务,特别是取得大票的业务,是否符合企业的正常经营情况,特别是是是否存在期后支付和异常资金回报。
此外,对于进项税,我们需要注意企业是否需要转移进项税,如:获得专用票的采购业务,是否用于免征增值税和简单的税务项目,是否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4.进销项目是否匹配
要注意购买的货物是否与销售的货物有逻辑一致性。例如,对于商业企业来说,购买的商品应与销售的商品一致,因此发票类别和名称也应一致。对于工业企业和服务企业来说,成本采购项目应该是销售项目的组成部分。此外,还要注意进销项目的金额和价格是否符合业务常规。
此外,还要注意是否有进无销、进大销小等行为,是否有进销同步变化的异常行为。
总之,留抵退税很好,申请时需要悠着点,避免鸡飞蛋打,以偷鸡不腐蚀米饭告终。
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如果企业符合退税条件,可以大胆申请退税,不用担心税务局检查,如果企业不符合退税条件,可以选择放弃退税折扣,明确提交原因。
当地税务局强烈要求退税的,企业别无选择,只能申请退税,也不能等税务局检查。我们应该了解自己和敌人,了解税务局关注哪些企业的抽查?
国家税务总局日喀则策的过程中,国家税务总局日喀则税务局实施了快速退税、严格预防、严厉打击、常规宣传的工作要求,采取了三三措施,做好了全面、深入的增值税退税风险防治工作。...三个紧盯,深入分析异常类,提高防控针对性。关注异常风险企业,研究判断行业风险预警,同时,注意事后抽查的快速反应,提高风险分析的广度和准确性。该局以异常企业为重点,防范风险发生 基于风险,提取金三系统数据,进行指标监控和深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关注一些金额大、情况复杂的问题、高风险退税企业,加强层次审计
,到目前为止,已有40多家退税家退税风险企业,阻止26家企业退税5400多万元。
重点关注行业预警,防止风险蔓延,审计分析小组提出行业风险预警,特别是光伏发电、贸易批发等高风险行业,分批比较分析
目前,光伏行业的风险分析已经完成,并形成了专题分析报告,总结了行业的风险点、适用政策和对策。密切关注抽查快反按照事后抽查的防控要求,
采用机外方式对退税10万元以下的企业进行抽查,抽查率达到10%以上,退税10万元以上的101户纳税人进行人工审查,覆盖面达到100%
,
并根据抽样情况建立高、中、低风险等级,提高审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三个结合,加强协同监督监督,实现监督一体化。
三个结合,加强协同监督监督,实现监督一体化。加强对风险调查工作的一体化监督,
推动各类监督力量下沉,实现保障与监督、核查与检查、监督与纪检相结合。将保险与监督相结合,形成全过程监督,建立领导干部保险户制度,在18个县(区)局实施包片化的基础上将33家风险企业承包给各领导干部,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以风险防治为监督重点,实现全过程跟踪监督。目前,列出并发布了限期处理的19份监督清单,以提高工作执行力。
大数据分析哪些常见风险点?
05
常见风险点的大数据分析!
税务机关发现企业骗取退税的途径如下:1、税务检查部门根据税务大数据分析线索进行判断。
2.检查部门根据上级风险推送线索(实际上是大数据分析发现的)。
基本上是税收大数据分析判断,那么大数据常分析的风险点是什么呢?
一、企业类型划分错误
1.未按规定核对企业退税资格,未发现企业分类错误,导致多退税。
2.未执行退税相关制度规定的,应检查资产总额、营业收入、行业类型等相关信息,发现企业类型错误,导致退税。3.某中型企业通过少报营业收入,按照小企业申请退税,从而多退税。
4.未执行退税相关制度规定的,应当核对资产总额、营业收入、行业类型等相关信息,发现企业分类错误,导致退税。
二、隐瞒销售收入减少销项税额
1.隐瞒销售收入,减少销项税额,通过现金交易、微信个人账户、个人银行卡收取销售款等虚假申报。(企业重灾区)2.通过注册空壳小规模纳税人企业非法享受低税率或免税转移销售收入
3.通过将运输车辆转租给个人,个人收取车辆租金,隐瞒公司销售收入,减少销项税,骗取退税。
三、虚开发票
1.成立空壳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x}2.该犯罪团伙控制多家空壳企业,涉嫌通过取得虚开发票、虚增进项形成留抵税额,并勾结黑中介,骗取留抵退税。
3.采取“票货分离”等手段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4.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增进项税额、进行虚假申报
四、进项税额
1.通过购进用于个人消费的物品增加进项税额,骗取留抵退税
2.通过取得与企业经营无关的发票虚增进项税额、进行虚假申报3.通过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进行虚假申报等手段
4.未对企业全部发票进销项情况进行综合比对,在企业存在进销严重不符的风险疑点情况下,违规审核认定企业符合留抵退税条件,造成企业骗取留抵退税。
5.在上级税务机关提示某企业增值税抵扣凭证存在异常风险、进项税额应予转出的情况下,仍违规审核同意该企业抵扣进项税额,造成企业多退留抵退税款。
五、税务比对/审核程序
1.应比对未比对企业在《退(抵)税申请表》上填写的营业收入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记录的相关数据,数额差异巨大,造成多退税款(税务人员重灾区);
2.企业风险应对任务尚未完成、存在增值税涉税风险疑点的情况下,违规审核通过其留抵退税申请;
3.未按规定认真比对企业申报数据,审核、核准等环节未发现企业不实申请问题,造成多退税款;4.对企业退税资格等未按规定进行核对,造成多退税款;
5.没有落实相关制度规定,应比对未比对、应纠正未纠正企业错误申报问题,造成多退税款;
6.在企业存在涉税风险疑点、风险应对任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违规审核通过退税申请,导致多退税款,受到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