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广告的形式避税违法吗(当日/信息)
作者:余丽君 发布时间:2022-10-24 13:45:16 点赞:次
新型用工模式——灵活用工,借疫情之势,破竹而出,以降低成本经营为刚需比以往的劳务派遣更加灵活好用,在疫情下受到了多数企业的追捧,但是灵活用工虽好,如果不合规企业易陷法律风险,甚至将支付高额的罚款。
市场乱象,灵活用工产品现合规隐患
市面上大灵活用工产品层出不穷,大部分产品可能有着合规隐患,企业应注意甄别。
目前市面上的灵活用工产品规模不等,除去那些有着多年服务经验,服务合规完善的专业产品,大部分产品由于不具备正规资质、不具备专业的经验积累、不具备合规的服务流程等原因,有意无意的通过打擦边球,钻法律空子的手段,带着企业以冒险的方式完成降低用工成本的灵活用工需求。据调查,市面上七成的灵活用工产品都可能具有合规隐患。
夸大宣传,其实并不具备智能匹配的共享平台。随着红利的出现,“乘车人”也开始有了搭便车的行为。近日,某省税务总局对省内有委托代征资质的企业进行检查时发现,有企业在今日头条、抖音、微信等知名平台投放广告或微信群广告语,公然打出“湖南低价园区”“价格超低”等字眼,针对此现象,税务局表示,发现一个,将严查到底,吊销委托代征牌照。

“避税”不合理 更不能教唆


总部经济招商政策的优惠大同小异,各地能拿到的税收留存比例也不尽相同。入驻总部经济的方式也十分简单,无需实体入驻,注册式即可,迁移注册地的方式也可以。
所以税筹平台尤其是灵活用工平台会经常打出广告吸引企业通过享受总部经济优惠政策而达到省下很大一笔税收支出的目的。
事实上,在所谓“税收洼地”注册个人独资公司,是通过“核定征收”的方式,大幅度降税。但是,目前国家正在逐渐取消“核定征收”政策,改为“查账征收”;“核定征收”政策随时有可能彻底废除。
另一方面,公司注册容易注销难。


将避税行为放在私法的天平上去衡量,避税行为首先违反了《民法典》的“民事行为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取得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税收体现的是社会公共利益,而避税行为却使国家本应取得的税收利益落空,即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因此,避税行为是违反了《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效的民事行为。
其次,避税是通过异常的行为安排使国家税收落空,这些异常的行为安排往往欠缺真实、合理的商业目的,并非从事真正的商业交易,而只是为了获取减少税负的利益,这些行为在民法上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进而才有了“反避税”的存在。税收中的避税与反避税,其实质是征与纳之间斗智斗勇。由于征纳双方在避税与反避税利益上的差别,加强征管队伍管理就显得极为需要。对纳税人来说,避税成功利益直接归个人所有,在处罚不严的情况下,最有诱惑性;而对征税者来说,反避税成功,对征管后的利益分配并不直接,甚至没有利益,由此导致避税行为积极主动,反避税行为消极被动。所以,当务之急是解决征管人员反避税的动力机制和压力机制,从而能积极从事反避税活动。



湖南模式值得肯定
其实,委托代征模式也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2013年5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就发布了《委托代征管理办法》,所谓委托代征,是指税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的要求,按照双方自愿、简便征收、强化管理、依法委托的原则和国家有关规定,委托有关单位和人员代征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的行为。
对于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更符合当下互联网共享经济和灵活用工平台,委托代征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必须出台相关监管细则,明确细化边界。
此前多省份委托代征被清理,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省份前期无序发放大量代征资质,又没有做到监管职责,导致市场混乱。少数代征平台没有做到实名制登记,出现少缴税现象,少数不法分子利用监管漏洞虚开发票、洗钱。


其实总的来说,灵活用工宏观情况,小编还是很看好的。
1)国家支持整体利好
虚的就不说了,节省点文字,国家大力扶植灵活用工模式,政策扶持新风口,《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有益于灵活用工平台的发展!
灵活用工主要依赖的金融机构银行也针对疫情期间提出了一些特殊政策,各家渠道不同政策收益不同,各凭本事。
2)已具备完善的经济条件环境
2020年起,遭遇疫情后社会面临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威胁,在隔离措施和停工的作用下,疫情导致供需双重经济冲击。全球33亿就业人口中,超过4/5受到工作场所完全或部分关闭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成本结构调整在即,为了熬过这个冬天,各大企业纷纷调整自身成本结构与用工方式。裁员是极端情况,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在使用灵活用工模式来进行业务及人员的调整,灵活用工也是当前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缓解经营压力的实用解决方案。
整体来看,已具备外部条件刺激因素。灵活用工可谓是失业潮下的一剂灵丹妙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啦,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他不知道的是能打工是真香。
3)更多的社会人文认同感
当前新生代员工对灵活用工的接受度普遍较高。
90后、00后的新生代员工价值观多元化,大多崇尚自由,注重成就感,这些特质使越来越多的员工愿意接受灵活雇佣关系,追求自由、弹性的工作方式。
4)蓝海市场,但环境堪忧
灵活用工这个业务早在2-3年前就有人在做,随着政策明确,加上疫情冲击,各类中小型企业进来浑水摸鱼,也是给了市场迎头一棒。
这些中小企业本身就是属于投机者,看到业务红利着急想分一杯,吃相堪忧,在教育市场的环节打乱了市场秩序及准入标准。给真正有需求的企业造成了环境混乱及能力不齐等假象,导致了企业对于平台服务的不信任,也是其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乐观的是,整个市场还存在大量的增量商户,不错的蓝海市场。目前政策、玩法都已趋于成熟,同质化严重,天花板也显而易见,各路人马都在追求新玩法和新的突破点,在我看来,这种情况仍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新的临界点在于政策的收紧与调整。
所以企业更不能受“利用税收洼地进行避税”此等妖言惑众经不起推敲的虚假小广告所迷惑,而应该合法合规的尽相应的缴税义务,在完全合法的前提下找的合规靠谱的平台来为自己的企业做节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