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避企业税的风险和风险(近期/诠释)
作者:周纳新 发布时间:2022-10-24 15:09:59 点赞:次
税务风险是企业家最重要的、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
企业如同一架航班,关键的不在于你飞多高,飞多远,而在于你能否安全软着陆。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零税务风险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在这里,企业家可以问自己3个问题——
1、你真的希望降低税负吗?
2、你偷逃税款的原因真的是因为税负高吗?
3、你愿意偷税吗?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家来说,这3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
其实,我们希望的无非就是一个公平纳税的环境,也就是大家都公平地依法纳税。
多数老板的难言之隐是,我依法纳税,而其他人却因偷逃税款取得了市场竞争优势,无疑是劣币驱逐良币。
关于开票,你需要了解的3个基本点是什么?
1、没有取得发票的成本费用不能抵税列支。
2、营业收入无论你是否开票都要纳税。
3、纳税义务的产生一般早于开票时间。
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税务战略?
税务战略可以分为激进、保守、稳健三种战略。
1、一般初创公司通常会采用激进战略,尽量减少税款或延期纳税来增加利润,即风险最大。
2、一般上市公众公司或者风险厌恶性极高的公司,会采用保守战略,避免一切税务风险,当然也会增加税务成本。
3、大多数公司都采取稳健的税收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纳税事项、纳税主体采取不同的税务筹划策略。
怎样诊断企业的税务风险?
诊断企业的税务风险,一般有预防性诊断和实质性诊断两种方法。
预防性诊断有以下10个问题:
1、公司是否测算过主要税种的税负率?
2、在招聘财务人员时是否重点考核他的办税能力?
3、你对所从事行业的税收政策是否了解?
4、是否对采购人员进行过发票问题的专项培训?
5、对外签订合同是否考虑纳税影响?
6、租赁融资、投资是否考虑纳税事项?
7、新业务发生时是否咨询过财税专家?
8、新颁布的税收政策法规是否组织过真学习?
9、税务局的约谈和稽查是否了解其真实意图?
10、是聘请过财税专家定期进行财税风险诊断?
如果以上问题。有5是否定的,就可以判定企业存在重大税务风险。
预防性诊断也10个问题:
1、公司是否存在抽逃资本情况?
2、公司是否存在货币资金账实不符现象?
3、公司是否存在存货账实不符现象?
4、公司是否存在大量非经营性往来?
5、公司是否按照开票时间计税?
6、公司是否经常存在发票、实物和资金不一致的情况?
7、公司是否存在大额现金支付费用?
8、公司是否存在较大金额的应付账款长期挂账问题?
9、公司资本公积科目是否经常变动?
10、公司是否存在较大金额或比例的现金销售?
以上问题,如果有4项回答是肯定的,就可以判定公司存在重大税务风险。

企业最常见的9大税务风险有哪些?
1、企业收入按开票确认的问题。
很多企业是按照开票时间来确认收入的,也就是说,客户不给钱,我就不开票,不确认收入,也不交税,或者给了钱,发了货,也不开票,不确认收入,不交税。
必须明确,纳税义务的产生并不都是以开票时间来确认的。比如,预收款方式形成的销售,就是以发货时点作为纳税义务发生时点的;直接收款的销售方式,是以拿到索取销售款凭据的时间作为纳税义务发生的时点。
按开票时点来确认收入,会被确认为恶意延迟纳税,同时还会导致企业的账务核算不准确。
2、公私不分问题。
很多老板认为企业是自己的,公司与老板之间资金随意往来,随意报销或者不予报销费用,存在重大的税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老板拿钱,未按借款程序处理,也未支付相关利息,存在补税风险,资金流向还会成为税务部门稽查是否存在账外收入的重要线索。
该报销的费用未报销,未列支,也造成企业多纳所得税。
老板未按照市场价格来给自己发工资,少交个人所得税,但企业会多交企业所得税,而且一旦企业出现问题,就会两手空空。
近几年,老板挪用自己公司的钱,最后被判为职务侵占的案例屡见不鲜。
3、虚开增值税发票。
不是买卖发票才叫虚开,所有发票流、物流和资金流不一致的行为,均可被判定为虚开增值税发票。
比如,甲公司购买乙公司的产品,在乙公司无法开票的情况下向丙公司购买了一张发票给了甲公司,或者甲公司在无法取得乙公司发票的情况下自己从丙公司购买了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都是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虚开增值税发票,一直是公安部和税务总局重点打击的行为,是一种量刑很重的罪行,一定要规避。
4、不合规发票列支的问题。
什么是不合规发票?
不合规发票通常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是发票抬头和公司名称不一致;
二是没有加盖发票专用章;
三是发票过期;
四是发票货物或劳务名称与实际不符;
五是发票金额大小写不一致;
六是发票种类不正确。
不合规发票列支成本费用,存在偷逃税款风险,解决方案就是要建立发票审核流程,并予以培训实施。
5、虚增成本和费用问题。
常见的违规做法,一是购买发票来增加成本费用,二是采取人为调整成本或提前多结转成本来降低利润。
虚增成本属于典型的主观故意偷税行为,一定要规避。
6、内外两套账问题。
两套帐的实质,是通过隐藏收入来达到偷税的目的,这也是税务稽查部门稽查的重点。
目前,大量终端客户不索取发票的情况,造成了企业做两套账的前提环境,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企业的两套账会存在很多后遗症,一是存货账实不符,出现大量亏库;二是货币资金账实不符,资金往来混乱;三是税负率严重不合理,很容易成为国家税务机关稽查的线索。
7、不按标准扣缴个税问题。
因公司的高管和业务人员年终奖金或提成比例比较高,个别企业会通过找发票、买发票或账外支付等违规方法来减少个税交纳,造成重大风险。
其实,这种没有代扣代缴个税的工资,是不能够抵减企业所得税的,也就是说,企业多交了企业所得税,同时又承担了偷逃个税的风险。
另外,企业没有按标准交纳个税,很容易被举报,是一个重大隐患。
8、账外资产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价格便宜、供应商不规范、企业购买资产没有获得相应发票等原因,会导致企业形成账外资产。
账外资产的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这是判断企业存在两套账的线索;二是一旦被查实其存在账外资产,就需要立即缴纳企业所得税;三是账外资产无法通过计提折旧方式来增加企业成本费用,从而降低所得税。
9、内部资金往来金额过大和混乱问题。
这主要是关联公司之间频繁大额的资金往来,如果没有规范支付利息,就存在被认定为利润转移避税的风险。

如何进行税务规划?
有人说,税务的问题是财务部门来负责,其实是没有道理的。
税务的产生是在采购、销售以及工资、劳务支付行为中发生的,而不是财务部门做账做出来的。
公司的决策和业务行为决定了税负的高低,财务部门只是计算、申报、缴纳而已。
所以说,税务规划就是对业务行为的规划,也就是对交易的形式、模式、地点、时间、对象进行合理的规划。
举例。
比如,房产公司推出“买房子、送空调”的政策,企业既要缴纳卖房子的相关税收,同时送空调也会视同销售,缴纳相应的税款。
如果我们变更一下营销模式,改为降价销售,把送空调的钱让利给业主,我们销售房子的价格降低了,相应的税负也就降低了。
或者房子不降价,把空调装好,以后来出售,那么我们购买空调增加了成本,相应的房子的增值率下降了,土地增值税也会下降。
后两种方式和第一种交易方式相比,税收至少相差几百万。
像这种通过业务模式变化来降低税负率,就不是财务部门所能决定的,而是我们业务政策所决定的。
所以说,企业在制定经营政策的时候,一定要让财务部门或税务管理的专家参与筹划,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税负率和税务风险。
再比如,企业采购原材料到底是让供应商送货比较好,还是通过运输公司自提货比较好呢?
二者的区别是,如果我们让供应商送货,那么货物以及运输费用可以一并取得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而如果我们采用自提货的方式,就会取得两张发票,一张是货物的进项税发票,一张是运输的进项税发票,但运输的进项税抵扣率低,所以说采用让供应商送货的方式对我们更有利。
最常见的8种税务筹划方法是什么?
1、自然人成立公司好,还是以公司出资成立公司更好?
举例。
二人成立一家甲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盈利3000万,准备再成立一家乙公司。如果是公司给二人分红3000万,去成立乙公司,那么两人分别都要先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只能把剩余的2400万成立B公司。
但如果是二人直接通过甲公司投资成立乙公司,则不需要缴纳税款,可以直接用3000万去成立乙公司。
2、开展新业务是先成立公司好,还是后成立公司好?
举例。
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启动了一个新冠检测项目,效益非常好,于是就决定成立一家公司,来独立开展这项业务。
存在的问题是,这个项目盖厂房、买设备,所花的钱都是母公司出的。成立新的公司后,就需要把这些资产转移到新的公司。转移的过程中,就需要按照交易形式来纳税。
事实上,如果在开展这项业务之前,就先成立一家公司,然后再进行投资和建设,就会避免这个问题。

3、采购中不要发票真的合算吗?
比如。
有的老板认为,买一件产品要发票是100元,不要发票是85元,就认为很便宜,决定不要发票。
事实上,因为这笔采购没有取得发票,是不能列支成本抵税的,相应的也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多缴纳增值税。算下来未必划算,还存在税务风险。
4、供应链规划是怎么回事儿?
举例。
一家绿化市政工程公司,自己有一处园林苗圃基地。
因为园林苗圃成本过低,也就造成了企业的净利润和所得税很高,老板为此非常烦恼。
税务筹划的方法,就是成立一家园林苗圃公司,由园林苗圃公司按市场公允价格把自己的苗圃卖给绿化公司,绿化公司就可以以此作为成本列支。
这样,原来一家公司的利润,就变为在这两家公司之间进行分配。而苗圃公司属于农林渔业范畴,可以免税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税负的目的。
供应链规划,除了这种延长供应链的做法,还可以采取缩短供应链的办法。
比如。水厂把自来水销售给自来水公司要缴纳增值税,自来水公司把水卖给终端用户,又要缴纳一次增值税。
如果我们通过税务筹划,由自来水公司兼并一家水厂,水厂和自来水公司成为一家公司,那么只需要缴纳一次增值税,税负整体可以大幅下降。
5、销售赠品为什么要当心?
企业为了促销,经常会在销售商品时附赠赠品。这种赠品多数是要视同销售的。除了商品、赠品要纳税外,还要代扣代缴赠品接受人的个人所得税,三项相加税负会非常之高,常常被商家所忽视。
6、怎样通过业务拆分来降低税负?
举例。
一家家居公司的业务模式是,设计、制造、安装一条龙服务,那么这种混合销售,就会统一按照17%来缴纳增值税,但是如果我们把这项业务拆分为设计公司、制造公司和安装公司分别来完成,那么,设计和安装环节就会享受比较低的税负。
同样,家电或设备销售企业,如果成立一家安装公司,把产品销售和安装分别计价、签订合同,要比把货物和安装打包一条龙服务的税负低得多。
7、为什么销售精装房更划算?
举例。
一个楼盘的成本是4亿元,销售8亿元,那么他的增值率,就是100%。如果把房子精装修以后销售,那么它的成本可能就是6亿元。销售价格10亿元,增值率就变成了67%。税负就可以大大降低。
8、为什么娱乐场所搞餐饮娱乐一条龙?
原理就在于,娱乐业的税负比较高,而餐饮业的税负比较低,经营者就可以吧娱乐业的消费转嫁在餐饮业上面,从而降低整体税率。
明白了这些税务筹划的底层逻辑,你就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运筹商场,指挥若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