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利润筹划分析(当日/热点)
作者:夏引弟 发布时间:2022-10-25 15:59:43 点赞:次
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利润合理增长才能保证企业经久不衰。同时,利润的增长意味着业务收入和成本的增长。每个老板都梦想着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远大于成本的增长速度。然而,真实的市场环境下,利润并不是简单的越多越好。
任正非曾经讲过,“华为经营目标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华为所有薪酬、经营的指导方针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实际上就是榨干未来,伤害了战略地位。”任正非对待利润的态度,代表了很多企业家的观点。

在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任何行业的利润都会均值回归。这个均值就是行业利润率。行业利润率是反映行业利润水平的经济指标。
影响行业利润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行业增值能力。一般科技含量高或者垄断稀缺性高的行业,利润率也高。
(2)固定资产占比。一般固定资产投入越低,利润率越高。
(3)资本周转速度。一般资金周转越快,融资成本越低,行业利润率越高。
企业的经营能力的确会显著改善本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市场无形之手会将企业利润拉回到行业水平。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该同时关注其他的经营指标,譬如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等。企业理想的状况是每年利润平稳增长,并把利润率控制在略高于行业利润率的水平。企业应该把可能获得的超额利润提前用于扩大生产,投资技术、人才等方面,也就是任正非讲的,投资未来。

国家对企业征收的税种也是围绕整个利润创造的环节设计。以生产制造业为例,企业在获得毛利阶段已经按照13%的税率缴纳了增值税,在分配环节,企业需要先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再缴纳20%的分红个人所得税,才能分配到股东个人,这里面还没有把增值税附加税等其他税费算上。这意味着企业每获得100块钱利润,只有不到50块钱是可以被股东个人支配或者二次投资。所以,利润筹划对企业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利润不同于现金流。虽然现金流和利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是现金流好不意味着利润一定好,譬如餐饮业;反之,利润好也不意味着现金流一定好,譬如房地产业。利润更多的是体现企业的经营能力,现金流更多的是体现企业的管理能力。利润决定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现金流则决定了企业今天的生死。

影响利润的因素较复杂,利润的计算含有较大的主观判断成份,其结果可能因人而异,因此具有可操纵性。同时,也就意味着有了筹划的空间。
利润有三个主要的指标,一是毛利,二是税前纯利,三是净利。
毛利是销售收入减去成本的差额,毛利加上营业外收入再减去其他费用便是税前纯利,税前纯利在缴纳企业所得税等税费后就是企业真正的净利。
利润筹划有个基本原则。山争大哥在《纳税筹划之商业模式解析》和《收藏|纳税筹划之企业分类详解》中讲过,税务筹划就是业务筹划,重在事前规划。利润筹划也是,尽量不要拖到所得税环节。在合理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一般来讲,企业利润的腾挪空间,生产环节大于交易环节,交易环节大于分配环节。从税种的角度看,增值税环节优于企业所得税环节,企业所得税环节优于个人所得税环节。

以下举几个例子说明。
在生产环节,企业可以通过扩大投资,加速折旧固定资产,来调整当年利润。按照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均应列作营业外支出。
在交易环节,企业可以通过将利润集中到有财政扶持政策的地区,集中体现利润,享受政策。譬如,美国苹果公司在爱尔兰设置的“三明治架构”就是这样的思路。
在分配环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分红基金的方式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财税「2008」1号文中规定,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权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在个人分配环节,国家也有相关的优惠政策。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以未分配利润、盈余和资本公积向个人股东转增股本,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给予该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股权奖励,个人股东和技术人员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以上都是企业和个人可以利用的一些合理筹划利润的方法。方法千千万,限于篇幅不一一介绍。节税管家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适合不同行业的利润筹划方法,目标都是为了把企业利润控制在行业利润率的合理水平。当然,筹划容易,落地难。纳税筹划有着千人千面,一企一策的特点。
如何合理合法的筹划,不是只言片语就能简单定论,需要企业主和财税顾问深入的交流,彼此互信,才能找到争取的途径。想对路、找对人、做对事,企业利润筹划就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