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公司税务筹划案例(实时/分析)
作者:吴泽栋 发布时间:2022-10-25 20:29:59 点赞:次
大家通过网络或各种书籍,也看到很多税务筹划的介绍或所谓的案例,可惜的是,大部分方案最终都不能落地,不具有操作性。主要原因包括对税法、税收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案例来制定税务筹划到税务成本,名为"筹划"实为偷逃税,缺乏有实操经验的专业人士及团队,等等。

合法性是税务筹划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特征。传统"税务筹划",大家可以看到,壹洽通小编在这里加了一个引号,比如利用账务、发票进行的"筹划",将面临高企的法律风险。其背景是,新常态下,我们的税收增长也趋于缓慢,税收政策和征管的执行口径都在收缩。从税收立法方面来看,我们当前正在推进"六税一法",营改增以后我们营业税就消失了,严格意义上说,按照目前的规定,年营业额超过五百万都要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使用的发票转变为增值税专用发票,很多以前房地产、金融投资领域,利用发票进行的传统"筹划"面临的涉税法律风险将会陡升。
从实际征管的角度看,在加强法治、依法治税的背景下,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自2017年起,随着CRS的实施,国内外的反避税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最精彩的阶段。 依法实施税收筹划的三条途径 因此,传统的不规范的税收筹划将是不可持续的、合法的、顺应性的税收筹划是企业理性和必然的选择。结合我们所做的大量案例,我认为税收筹划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从宏观到微观。第一,在战略结构层面,企业应建立最优的税收结构,如集团总部、总公司、母公司、控股公司的安排和规划;在经营改革加大的情况下,集团内部业务的整合;
一是金融投资公司股权结构的安排等。
二是商业模式层面,主要通过制定税收合同条款来实现。
三是税收管理层面,主要是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和成本扣除政策。 在三个层次上,税收筹划都与我国企业的战略决策水平、经理层和业务部门相对应,因此税收筹划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不同的人参与,尤其是税收结构的构建和经营模式的选择。没有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就不可能实现晋升政策的选择,没有市场部门等其他部门的参与,税务筹划就不容易做到。因此,税收筹划是一件比较全面的事情,所有因素都需要协调。
一、战略架构层面
"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如果企业在设立之初以及在扩张过程中,积极利用各国(地区)法定税负率差异、不同组织形式的税负差异等因素,通过积极筹划,可以实现运营及投资退出阶段的税负成本最优化。事实上,许多世界跨国企业在进行全球投资的过程中,无不是架构先行,通过合理规划公司全球的运营和税务架构,实现了税负的最优化。典型的案例如苹果公司的"双层爱尔兰加上荷兰三明治架构",包括谷歌、亚马逊、Facebook、惠普和微软等逾百家美国著名跨国公司美国巨头企业亦采用这一架构。 在企业战略架构层面引入税务筹划需要企业决策层的重视和充分关注,同时需要借助于公司内外的税务专家的智慧,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税务筹划方案。
典型的筹划领域包括:
1、中国企业"走出去"架构的安排,中间控股公司、投资平台的搭建;
2、集团公司内部组织架构的安排,供应链税务筹划与管理;
3、集团总公司注册地的选择和筹划;
4、总分公司模式还是母子公司模式的安排;
5、控股公司注册地的选择与投资退出税负的筹划;等等。
二、商业模式层面
企业在运营投资中,不断通过生产经营、商业活动、并购重组实现企业的盈利和价值最大化,而各种交易会产生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在内的各种税负成本,企业可以通过积极的税务筹划,通过规划交易以及商业模式实现合法、合理税负的降低。
商业模式层面的税务筹划常见的领域包括:
1、企业融资过程中,采取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
2、并购重组中,选择股权收购还是资产收购;
3、资产剥离中,是资产销售还是采取分立的方式;
4、营改增背景下,是购买服务还是内部组建职能公司;
5、重大交易中涉税条款的拟定与商业目的的实现;等等。
三、税务管理层面
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按照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更主要的是通过规范税务管理,协调科研、生产、销售等部门,发现并积极享受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同时通过规范化的税务管理,控制潜在的税务风险。
1、行业性税收优惠申请,比如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申请、双软企业资格申请、创投企业资格认定,等等;
2、行业性税收优惠申请,比如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国家及各地区出台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等等;
3、资产损失扣除管理,按照要求进行专项申报或一般申报,积极准备备案和备查材料,等等;
4、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按照规定及时获取进行发票,并在规定的期间进行抵扣;
5、纳税申报管理,按照税法规定积极申报缴纳税款,积极按照规定享受各项退税优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