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地方留存部分是多少(深度/阐释)
作者:孙元英 发布时间:2023-03-26 16:17:05 点赞:次
税收地方留存部分是多少
税收是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税制的规定,税收被分配给和地方两级,其中拥有税收的主导权,而地方则享有一定的留存部分。那么,具体来说税收地方留存部分是多少呢?
1.税收地方留成率
税制规定了税收地方留成率这个概念。所谓“税收地方留成率”,即指用于分配给地方的各种税金在全国总量内占比例。简单来说,就是指从全国征集到的各种税金中,按照一定比例划归给地方使用。
根据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实际上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等共计43493亿元币。其中,财政转移支付32000亿元币到各个省份,并按照规定向其划拨资源性环境保护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针对地方的特别转移支付和项目补助资金。
因此,可以计算得出2019年全国预算内财政性支出为235420亿元币(不包括专项债券和基础设施投资),而2019年当年预算赤字为2800亿元币(不包括专项债券和基础设施投资)。
2.地方留成率与区域差异
虽然规定了“税收地方留成率”,但实际上各省份之间并不完全相同。此外,“税收地方留成率”也存在着时间差异性。
在过去几年里,“税收地方留成率”已经逐步提高。2016年全国预算内财政性支出为202600亿元币(不包括专项债券和基础设施投资),当年预算赤字为2127亿元币(不包括专项债券和基础设施投资)。对比之下,在2016年“三去一降一补”推进期间,“土改”的大力度推进使得第二产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而且许多新兴产业也在这段时间里快速崛起。
此外,“土改”的推进还催生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房价与租金飞涨也使得房产相关行业迅速崛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2016年之前,“税收地方留成率”并没有现在这样高,并且从东部沿海逐渐向西部内陆扩散开来。
3.地区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土改”的推进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造成某些省份或者区域对“土改”效果较佳或者房价上涨幅度较大等原因而获得更多资源转移支付或者补助资金等优惠待遇。
但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土改”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事业也需要很大量的财力支持以及相关技术与管理手段等先决条件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即便某些省份或者区域获得了更多资源转移支付或者补助资金等优惠待遇,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最终获益最大、效益最好都需要更加深入系统化谋求解决方式。
4.总结
"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长期延续着变化趋势的问题;每个省份都有其自身特点与局限性,无法简单概括单独界定。但总体来看,应该以促进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目标。